Thursday, March 2, 2006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开会学习王选院士和孟二冬老师,不知道怎么竟扯到价值判断上了。
李素丽这样的楷模太少——中国的模范人物大多是身患绝症或者已经作古。某某同学说,我们就不能崇拜一次活人么?
诚然,XX说的没错,《感动中国》里的都是活生生的榜样;XXX则说的更对,绝对偶像仍然基本上是悲情主角。——中国式英雄最经典的评价应该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也许是民族差异罢,古代中国就有着追封谥号的传统,死后厚葬是最隆重的嘉奖。中国式英雄被神化的途径就是被后人供奉,逢节祭拜。“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样的句子永远只能是不登台面的粗言俗语。
与之不同,祖籍瑞典的诺贝尔奖,则从来不颁给已经过世的人。据说我国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就是因为生前未能及时申报而错失荣光——当然我并不知道确有其情,还是中国文学界自己YY。
王选院士走了。孟二冬老师生命垂危。宣传这样的人的事迹,催人奋进的同时,还感人至深。这样的行为才符合中国特色。否则,一个人好好的,被拿来 大张旗鼓地学习和致敬,经常会有违我们的惯常思维:不是出现过一所高中为一位省级优秀教师立雕像,结果新来的学生们都以为是哪个烈士这样的笑话么?
评价的太早不仅可能引起滑稽,还可能追悔莫及——万一“模范”犯了错误、出了事儿、腐化堕落、求荣卖国了呢?常常在揭批某个渎职官员的时候,会有人痛心疾首的质问,这个家伙当年还当过XX先进?怎么当上的?这里有没有问题?……
所以,一个时代结束了,我们才好为它写个总结;“盖棺定论”总不会出错吧,总会是最客观最安全的吧。
不管怎么说,两个与自己这么切近的好学者、好老师、好人饱受病患的折磨,想一想都是令人痛惜的。从爱国主义的角度说,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再是他们自己的身体,他们的健康不仅是他们自己的健康。不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么?
真希望以后各行各业所有的好学者、好公务员、好农民、好工人……都能志向伟大、成就光荣,活得健康快乐,离开得高寿而安详。
仅为一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