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0, 2008

今天去看Obama了

多少有点不甘心,Vic很fan的比尔我们都没看成,YW啊DHL啊Libo啊都看上了……太优柔寡断就是会有悲惨的结局……

今天去看BO算是有点补偿的意味,可是真是精疲力竭的一天啊。从快十点出门,一直在寒风中暴走+苦候+微小位移+拥挤+翘脚张望,累得脚抽筋,才在下午两点多终于听到了我已熟悉无比的Obama声音。(别误会,我不是奥粉,只是曾经想研究一下BO现象。)兔子蹦了n次之后终于亲眼目睹了传说中的小黑人儿。

回到家身子都散了。不过今天迎风第一次吃到了Dunkin Donut,原来DD店里的donut这么大!我一口气买了1/2dozen,差点吃到没气。店员问我要什么口味的,我吭哧了半天下意识的说chocolate,人家又说了一堆,(可能因为巧克力口味还分好多种)我一紧张什么都没听清,两人对视了n久,店员败给我了,转身给我抓了一大把大胖甜甜圈了事。很白痴的是本来打算买latte的我鬼使神差的点了杯large-size hot chocolate,各种巧克力最后甜得我发晕。真是白痴的一天啊。

回到家里,全身都松懈了……倒在床上睡到七点半,还是迷迷糊糊的。这一天就报废在Obama身上了,估计他是回报不起这么大的恩情。如果当时没有甜甜圈和热巧补充能量,估计我就会成为Obama下次激情演讲中的最好故事:来自遥远的东方国度的小女孩因为崇拜我不惜晕倒在寒风凛冽的演讲现场……

作为补偿,今天吃了鲜嫩嫩粉嘟嘟的鲜虾粉肠,辣白菜面,水煮肉片,真是高热量的一天……

版权

前一阵出于兴趣编译了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稿,英译中,其中有些专业知识,虽然粗浅,对于我,还是google、百度、wiki了好一阵,以一名处女座完美主义者的角度尽力保障知识性内容的准确。

今天,偶然搜索其中一段文字,得到了铺天盖地的结果,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n多大小网站、论坛、博客转载了那篇帖子,信手点开几篇,果然是原文转载,其中每四篇中约有三篇或注明了编译者(就是我啦- -)或注明了出处,另一篇就什么原始信息都没提供,俨然是据为己有了。

这个数据是很保守的,因为我多数挑选了比较靠谱的网站点开查看,相信一些小论坛、个人blog上转载不问出处的现象就更多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对这种现象有反感。敝帚自珍是不假,但是以前也常见别人在自己的地盘贴别人的文字,毫无说明。在文章中标个zz,就已经算是有一定道德水准的了,更别说提供作者姓名和原载链接了。

在校内这样的网络里,类似事情就更明显了,有太多人找来网络热贴,随意发表,众人分享,大家赞叹,根本没人在意这文章谁写的,人家在文章里是不是投入了很多心血和时间。

可能有人反驳,我们转载些星运八卦,转载些娱乐新闻,转载些知音体酸文,也需要标明出处吗?那些文字,有什么实际价值?

你之所以能选择转载它,它就是有价值,无论是知识性、时效性还是娱乐性的。码字也是很辛苦的,贴在网上,已经使人(几乎)不必支出就可以免费阅读、获取信息,这种免费性不值得珍惜吗?不值得你费些力气,把作者姓名一起转贴过来,表示感谢和尊敬吗?

也许还有人说,人人都在zz,谁管link via。可是,不能因为中国不流行版权,就拿版权当空气。人人都说渴望民·主,呼唤人·权,毫不夸张的说著作权就是人权的基本体现,只有不拿个体价值当回事的集体才会随便拿别人的财产当自己财产,看看传传转转,乐够了就完事了。

我也知道,版权这种事,在中国一时半会儿成不了气候。我也知道,我这文章,会被人当笑话看,我会被人当变态看,而且能这么看得人还不多,因为更多人看也不看。但我不在乎,我在乎自己力所能及的。

我在乎我转载的文章中都尽量注明作者出处。我在乎我看到别人随意转载就尽量的去跟人交流协商,争取人家的理解。我在乎也许我的想法能传递给一个两个三个人,我就知足了。

Thursday, March 27, 2008

春春春春春

昨天在树洞blog里写,终于觉得春天来了鸟~
春春春春春!

昨天交了acceptance,前几天的恍惚感终于滑翔落地
我要感谢的一干众人,你们都心里明镜儿的,知道我多想你们,知道你们在我心中有多了不起!!!

Saturday, March 22, 2008

半夜了,很饿……

回忆这段时间吃的好吃的……

炸藕盒
红烧带鱼
番茄牛腩
关东煮
红烧牛肉面
鸡蛋卷饼
芦笋炒油豆腐
小火锅
水煮牛肉
莲藕炖排骨

喵T_T

水木的帖子总能给你轻松好心情

发信人: funicorn (金刚不若|泯慧根|侍法缘|相忘于江湖), 信区: PopMusic
标 题: 其实唱歌光有好的歌喉是远远不够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Mar 22 17:37:25 2008), 站内

像蔡琴,那英,王菲,张靓颖,陈奕迅,杨宗炜之流,虽然歌喉不错,但是过于耽于唱歌本身,忽略了交流,使得唱出来的歌没有生命的活力,听一遍尚可,多听一遍就觉得索然无味。反观王蓉,蔡依林,王心凌等人,虽然水平一般,但是听她们的歌就是感觉活力四射,百听不厌。

--
08 年3月,在圣西罗,他们以为他们能赢,结果他们输了。足球从来不是老人的运动,也没有哪支球队能纯粹靠着经验和年龄赢得尊敬。他们疲惫颓废,他们缺乏激 情,他们令人昏昏欲睡。那一晚,胜利的不光是阿森纳,足球的真谛和荣誉也终于得到正名。那场球捍卫的不光是年轻的尊严,更捍卫了足球本身。让我们用灵魂深 处的声音对他们说:米兰,你凭什么挑战英超三强!!

排排坐吃果果

最好吃的苹果是什么品种?

在水木上看到一众又团山东苹果,又拿货后上网抱怨……水木团购版这种事真是无穷无尽,团过桔子团过苹果,次次都有人骂街,但下次还是水漫金山似的跟团……

原帖在这里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次事主贴了苹果照,没pp没真相,有了pp还是没真相:有几个ID回帖说你们脑子瓦掉了认不认识好苹果啊就是这种又皴又皱的苹果才好吃呢。



一场争论暂时无法止息,但引起我兴趣的却是几个苹果爱好者(无引申义- -)讨论自己喜欢的苹果品种,说到国光、金帅、红棉……等等等等,据说像国光这样有很多人热爱的苹果,因为卖相不好,所以已被红富士驱逐出市场鸟。

有一点感慨,米国到处都卖国内人买来送礼的“蛇果”,名唤Red-Delicious,表皮不知道长得有多诱人光鲜,但是吃起来除了又酸又涩,就没什么别的滋味了,酸也不是恰如其分的酸,又没有甜味与之调和,口感也很生硬。

Good look rules的时代里,会不会有一天我们都不自觉的放弃内在的好感觉?

Thursday, March 20, 2008

How I Met ButterCup

再次复习How I Met Your Mother的前两季,看到S01E14时又开心又心酸,说实话真的挺喜欢Victoria这个角色,虽然她出场次数太少,而且必定是个短命的配角,又势必遭到主流观众的排斥(因为这季里Ted&Robin的恋情才是绝对主线),但她真是个美好的可人儿啊。

一来她身上的小女巫气质十分让人痴迷,她与Ted在Claudia&Stuart婚礼上制定的那些昏头规则:不能一起过夜;不能再见;不能讲真名(她说自己叫ButterCup);不能接吻,等等等等,让人觉得天底下居然有这么古灵精怪的姑娘!黄蓉式的小性子很讨人爱,而她对爱情的奇妙理解更显得美丽非凡:防止一切糟糕的现实状况出现,于是年老时就会有一段完美的浪漫回忆;初吻最动人之处在于引发的过程,两唇相接前的敏感、愉悦、期待和甜蜜气息是让人迷醉的原因;等等等等。无法忘记她让Ted捧着自己鞋子,赤脚来了个前空翻的调皮;但也动心于她轻声细语劝慰Robin时的体贴细腻。

二来她真是美人,虽然她化名ButterCup,可是我坚信她不仅仅B Cup!= =她的正面有些宽阔,但是侧脸很妩媚;身形不纤细,但作为欧美人已算匀称;而且还有她穿礼服时显露的美胸…………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

三来,她是个美厨娘啊!!!奶油花!蛋糕房!Marshall说得对:“Ted,就是她了!你赶紧去找她,今天就把她娶回家,让她搬来跟我们一起住!”看看她那个迷人的小蛋糕店,以及众口相传的世上最美味蛋糕,我真恨不得家里也有个Victoria啊><

Ted真是艳福不浅,虽然很多人诅咒过他会die alone,可是他几次三番遇上完美对象,只是他这人性格有缺陷,又对久久无法到手的Robin存有太多的幻想,所以他纷纷错过这些连我都口水不已的浪漫爱情。

Friends时,有时真的心力憔悴,觉得前三四季都很美好,直到Ross和Rachel陷入“We were on a break”的迷雾,看到两情相悦的二人居然撕破脸皮如同仇家,一次次为他们感到心碎,简直希望Friends没有再一直拍下去才好。双R就是一种传奇,一种诅咒,如果有人不幸爱上了其中一人,就必须面对另一个的哀怨和嫉恨,以及其他friends的窘迫和不适。HIMYM傻就傻在,它倒叙的情节安排,注定了Ted对自己一双儿女说破:那人不是你们妈,是Robin姨而已喔。编剧也许没想到Robin这么有戏这么动人,编啊编啊编得观众都看她看得顺眼,觉得她和Ted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双了,可是姨就是姨,编剧总不能再把她编成妈啊?这真是累人,看看Friends,就从不下这种得罪观众的承诺,结尾还是留下了确凿的暗示,说双R都成熟长大了,还是甜甜蜜蜜的在一起了;我不相信HIMYM的编剧有柯南·道尔的神功,不堪观众的怒骂再把坠崖而死的福尔摩斯给写活了!

我终究是无法想象,HIMYM剧情的扭曲走向。因为第三季一集没看,所以还不能领会其精神,据说下一集中,不仅有可怕的小甜甜饰演一个极端bitchy、看上了Ted的小秘书,还会终于有真正的“Mother”大现身。这个“Mother”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和Ted要有如何的干柴烈火石破天惊,我真的无法揣测,因为,在我的世界观里,总是觉得,像Ted这样,和Robin有了那么多一见钟情、藕断丝连、牵肠挂肚之后,教人还怎么敢去继续爱他?设身处地的想想,我是绝对不会有胆量去挑战Ross和Rachel的孽缘的;不知道Ted和Robin是怎么变得豁达自然,走向未来新生活的呢。

Tuesday, March 18, 2008

Free Press

我昨天看一个日志上写A国正在网络上封锁C国关于T地区的新闻
我讲给Vic听,Vic笑着摇头,不信
可是我后来看很多网页
无论在sina.com还是xiaonei.net,只要有T关键字
页面统统打不开
我问Vic你说这会是怎么回事
Vic说也许是访问量太大
我今天用百度搜相关标题,然后点击“百度快照”
还是打不开
难道百度快照也“访问量太大吗”?!

我把这件事记下来
纪念彻底崩溃的Free Press迷梦
这个世界东西南北没有什么不同

Monday, March 17, 2008

床上突然多了个小白猫(zz)

发信人: gook (过客), 信区: PetsEden
标 题: 深夜求助:床上突然多了个小白猫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Mar 17 01:04:44 2008), 站内

前两天有个白猫老是在我阳台上叫,
我也没有在意。
可是今天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一伸脚,突然听到一声弱弱的喵叫。
然后就在俺床脚的衣服里面找到了这个小家伙。

看上去刚出生不久,俺也不知道多大。
可以慢慢的爬了,会喵喵的叫,看着让人可爱又可怜......
估计是那只不负责的猫妈妈干的。

给它找了个盒子,铺了件T恤,现在不叫了,貌似好像适应了。
给它用个浅浅的盘子热了点早餐奶,不过它不喝。

我以前没有养过这么小的动物,现在真不知道怎么办,看它不吃不喝的很担心。

不知道有没有好人的人来收养它,本人单身男,自己都生活的饥一顿饱一顿,糊里糊涂的 :(

然后希望有好心人能告诉我暂时怎么照顾它,或许愿意和俺合作照顾。
具体形式可以商量,毕竟它突然出现了,也算和俺有缘。

我的联系方式: 138 102 65652
小猫真的很可爱,给它抓拍了几张照片。
--
如果世界还有平凡,
如果寂寞还有去处,
如果时间还有机会,
如果内心还有平静..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59.108.89.*]

Saturday, March 15, 2008

转载

发信人: microheart (反台独,反武统|坚信中间道路可通), 信区: MilitaryView
标 题: 关于昨天的事件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 16 00:00:09 2008), 站内

既然已经公开了,我来说说。
10 日有一批喇嘛闹事,但都是游行请援散发传单之类的平和行为,所以从政府到民间,从上到下大概都有些大意。12日单位开会传达情况,也只是要求大家不参与、 不围观。昨天中午上班之前,突然听说一个同事送小孩上学,汽车挡风玻璃被砸坏,小孩受伤。气氛突然凝重起来,单位领导紧急通知全体职工不得外出,厅领导也 紧急做了部署。
我们在四楼会议室开紧急会议的时候,远远望布达拉宫、西郊(拉萨的商业娱乐中心)一带冒着几股浓烟。
因为事发突然,大部分 警力都用来保护重要机关、部门、场所,对次要部门的要求是自我组织力量进行保护。昨晚我们单位紧闭大门,所有员工不管是否宿舍是否在单位,一律停留单位, 不得外出。并组织员工成立突击队以防万一,楼顶设置人员了望。昨晚相当多人员彻夜未眠,包括单位一把手。到深夜,听说了一个消息,自来水已被人投毒。当时 一把手不以为意,后来不断有员工汇报说听说了这个消息。领导分析这是谣言,目的是造成恐慌,这一判断今天被证实。
今天看见装甲车在街上巡逻,为了自我保护,所以单位要求员工不得外出,所以市中心的情况不了解。目前能肯定的是有伤员,有纵火,谣传昨天被杀了很多人,包括警员。我只在单位附近一条街上看了看,虽然远离事发中心,但大部分汉人、回人店铺均关闭,藏人店铺大多照常营业。
这次受危害的人群,应该以从事商业、娱乐业的,以及没有机关单位为依托的人群为主;他们一方面处于事件爆发中心区,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组织、防御,也缺乏相关的避害信息。
关于参加暴乱的人群,应该包括两部分人,一是僧侣,一是社会地痞流氓。就我所在单位来说,藏族同事没有一人参与其中。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素质高,另外一方面,有着正当职业、家庭、社会生活的人们,对参与社会暴乱都会三思而后行。



--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我想要的,如果不能兼得,我可以失去爱情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20.182.51.*]

Friday, March 14, 2008

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现实

在豆瓣看到《梦想照进现实》,一时兴起写的。贴过来。

这部被老徐自己称为“实验性”的电影遭到了广泛的批评,一种是说纯对白无剧情式的电影让人难以接受,不如最小化了听广播;一种是说这些把戏以前早有先例,算不上什么实验电影。被同时批评“太先锋”和“走老路”,徐静蕾似乎波澜不惊,我猜也许她还偷着笑呢。作为十分喜欢以徐静蕾为代表的北京姑娘的我,自然觉得《梦想》一片还算好看,同时也渐渐学会了徐静蕾对待批评时那种“您说您的,我做我的”的随意态度。

可能喜欢徐静蕾,就是喜欢她身上这种劲儿吧。对自己拧巴,对自己有要求,是她前进的动力;别人的看法,都是参考,我捡我觉得有用的听听就得了。拍片子,她也是走同样路线,捡喜欢的拍,不太在乎极端意见。

从她执导的处女作《我和爸爸》开始,徐静蕾很聪明的选择了她擅长的叙事方式:不太常见的题材,但并不十分独僻;以感性为主,也有些理性的小聪明。女性导演很容易运用细节增强影片的趣味性,而《我和爸爸》一片完全由细腻的细节描写支撑起来。单亲话题不新鲜,但这个十分“北京爷们儿”的老爹被刻画得十分鲜活。

稍作积累后,徐静蕾执导了广受好评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片中那些仄仄的崎岖的片段,让人叹服只有一个女人才能把这个有些变态的单恋故事拍得如此令人信服。从片子能看出老徐在技术方面有了不少进步,很多画面堪称绝美,但是她讲故事不利索的弱点得到了暴露,尤其是过多的对白运用,她自己也后悔,说在东京看全片儿时突然觉得和剪片子时根本不是一样的感觉。

她一再说想拍部古装片,但《宫里的日子》却因资金问题一推再推,徐静蕾索性玩票拍了部小成本的《梦想》。《梦想》对她来说算得上“实验”,因为她虽然有各种点子,尝试各种花样,但总体而言还一直是个中规中矩的女青年。我疑心是她从写博中得到很多新鲜体验,她觉得聊天说话其实是一特有内涵的生活方式。我还疑心在这个观点上她跟贫嘴王朔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梦想》。

说到谈话式电影,我第一想起的就是Before the Sunset、Before Sunrise系列。但人家两部片都有出外景,聊天地点也是走走停停,还催生了最常见影片主题:爱情。可是《梦想》呢,换来换去也不过是导演套间儿的俩屋,剧中也没有一点“潜规则”的影子,除了抽个水烟之外,没做一点儿反人类反社会反法律反道德的事儿。

但是,那些对话,实际上很真诚,虚着逗人乐,实着发牢骚。王朔有多少牢骚要发就不用提了,徐静蕾在逐渐成长为一名全面女导演的历程中,也积攒了不少不服气,想想内核是这么不和谐的一部片子,还是如此轻易的通过了审查推向了市场,老徐又是在玩自己的小聪明。没错,徐静蕾说这部片子就是拍给自己的,她给自己一个彻头彻尾的机会说所有自己想说的话(可能不是“所有”,但能说给那么多人听,同时还赚着票房,也值得了)。

有一次有人攻击我是“徐粉”,说我为这部极其虚伪的捞钱片摇旗呐喊,说这完全是老徐对徐粉的欺骗和不负责以及徐粉的单相思和愿打愿挨。可是,我并不十分气愤于这样的诋毁,而且感觉这里边有半句话说得很对:“愿打愿挨”,就是这样,爱看《梦想》一片的人多半也稀罕徐静蕾,所以他们能懂得她的初衷,也跟她一起偷着乐呢,不太在乎别人的批评,也绝对愿意包容这部片子的各种失败。

喜欢徐静蕾,对于我而言,就是喜欢她的态度,有梦想,也许不是特宏伟的梦想,但是一步一个脚印儿的去做。徐静蕾在指导第一部片子后曾上《艺术人生》接受访谈,她说到自己从小就有个愿望——办一份杂志,当时她还没想到有什么机会,但她能演,还发现自己能导,那就先当着导演再说。朱军让她画幅画,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她画了一些台阶和一些脚印,她自嘲的笑着说,画不好,就是个意思,希望自己每一步都走得稳定坚实。果然,2007年,老徐在做导演之余,创办了网络杂志《开啦》,先不说杂志怎么样,至少她的童年梦想,算是成为现实了。

有时候梦想迟迟没有照亮现实,但是我们愿意心平气和的使劲儿,努力,朝着那个方向,一步一步的挪动。

Tuesday, March 11, 2008

没出息的梦

这几天睡眠不良,我怀疑是夏令时倒时差害得= =

昨晚简直登峰造极,睡眠质量一塌糊涂。不知道一夜转了多少回身,如果转一回身是做了一个梦,那么我的梦可以用来拍soap drama了。

只有最后两个梦我记得很清楚。

一个是我和妈妈两人狂逛商场,貌似是要凑齐一个单子上所有的东西。我疑心那是像Santa的礼物单一样长的单子,我简直逛街逛到脚抽筋口吐血。

另一个则非常现实,可能是我当时快醒了,完全是潜意识里的YY。。。我“梦”见自己熬了一锅鸡汤,把鸡肉剔下来做了口水鸡,鸡汤用来煮砂锅冬瓜丸子冻豆腐汤,炒了清香土豆丝和一大盘手抓饼,撕着饼沾鸡汤吃,那叫一个香啊……(小乞丐状……)

然后我就真的醒了,非常饿,饥肠辘辘。

爬起来蒸了肉粽,煮了豆浆。然后偷偷的切了一坨豆腐块,悄悄的冻起来……

晚饭的时候,当真拌了香葱海米鲜肉馅,炒了冬瓜片,炖了汤,揪了肉馅汆丸子,又下入冻了半分硬的豆腐……呛了盘酸辣土豆丝(太酸了,手忙脚乱就是容易失败),煎了两张油饼,一张搅活成抓饼,一张烹了蛋浆撒了葱花盐味精黑胡椒五香粉,搞得好像鸡蛋灌饼……= =热了半盘香菇菜花(可惜有点腥味)。

当真沾着汤吃油饼……不怕别人鄙视我,反正就是好吃……O.o

昨天晚饭时,和NL一唱一和的讲鬼故事吓唬一个小丫头。
其实NL信口胡诹的都是些经典段子,“门缝下的眼睛”啊“血拖把”啊。
甚至从“背靠背”讲到“375路公交奇案”。
后来干脆讲起鬼电影来。
大家纷纷赞同那丫头的尖叫比鬼故事可怕多了!

我是不怕这些的。
不是说我这人没有恐惧感。
只是,一来,我是不信鬼的,这跟人的成长过程有关,我爸妈不仅唯物,更不是那种喜欢呵斥孩子要乖些否则鬼来把你吃了的人。
二来,小学的时候,有个很好的朋友,很喜欢鬼故事,她常常在冬夜下了晚自习之后我们一起在八路汽车站等车的时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着给我讲各种鬼故事。
她很会讲故事,讲得很好。那时公交车班次很少,我们有时甚至要等上半个小时的车,她有时实在没有故事讲了,我们就凑在一起继续讲八卦。

后来我们去了不同的初中,后来我们天各一方,但是放学后跟好朋友聊天的习惯却一直陪伴着我。
初中的时候,曾经和好朋友不坐公交车而是走两座立交桥回家。
那时候我很热衷给人讲各种测试,我很厉害,能牢牢记住:“第一题选A则跳至题3,若选B则跳至题7,……”包括各种复杂的测试答案,我都能一字字背得清清楚楚。
可惜这样的好记性都在那时浪费了- -。

虽然再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朋友有看鬼故事或看鬼片的恶趣味,不过初中那阵正是《张震讲鬼故事》大流行的年代。
我清楚记得有一次下午的语音课,天气阴,语音室里光线很暗,风吹得窗帘上下翻飞。
老师有事,没人上课。不知谁弄到了一盘《张震讲鬼故事》,插入主机放给大家听。男生们还特地把厚窗帘都拉上。
不过我已经记不得卡带里讲了什么故事,因为其他女孩子大多都在尖叫,卡带里的嗓音和音效都很难听清。

当时我很喜欢看《大学生》杂志(不要笑我T_T,真的很好看滴……)。
有一期特辑,做的主题是关于大学校园里著名鬼故事,而且都讲得有名有姓:
武大里的某个琴房啊,北大里的某个自习楼啊,……
我捧着书读得那叫津津有味啊(= =),毕竟阅读时的想象空间比听故事大得多,我又是一个特别喜欢YY的人……
那时,我有没有下决心,以后要考入北大,考证鬼故事的真实性呢?
我想是没有的。第一次对北大动心,直到看《北京夏天》时才真正发生(看看我的志向都是跟通俗娱乐作品联系在一起的……很丢人><)。 不过,这的确是我第一次听说bbs的存在,并非常神往(= =)…… 我第一个登录的高校bbs就是“水木清华”,——从《大学生》杂志上得到的推荐。 一年后读到《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感动得一塌糊涂(-_____________-#)。 网络比鬼故事好玩多了……鬼故事时代就终结于此。 很多年以后…… 我上大学了。 同寝室某mm算是影迷,影迷做到一定阶段就面临着“不是变态就是衰败”的抉择: 平凡的电影不能满足欲望,就只能走向极端。 该mm其实十分鼠胆,但仍拼了命的要看僵尸片->吸血鬼系列->鬼片。
她自己不敢看就喊我陪她看。可是我真的不想把自己的大好青春耗费在这种无谓的自我恐吓上,跟她一起看了《僵尸肖恩》和《死神来了1》之后就兴趣大失。
大四时,菲同学转型成为无聊宅女那段时日,据说是看滥了所有的鬼片,常常一见面就抓着我给我讲《饺子》的剧情。
我只能喟叹,如此臭味相投的二人,老天怎么狠心让她们天各一方呢!北理离北大不远,其实我应该跟她们安排电影周末date的对不对。

昨天看Tim Burton的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圣诞夜惊魂》),大爱。
我一直是TNBC的精神拥趸,以前常去ZGC购物广场里的TNBC店里调戏店员mm(都怪Vic不喜欢调戏店员mm只好我亲自上手- -)。
当时给某粥同学挑选的钱包包也是TNBC的,我非常喜欢的设计,结果还被他给丢了……心疼得我啊……
我承认我喜欢以Johnny Depp为代表的变态美感。
我只是不喜欢那种一惊一乍的故作惊悚。
不管心理学上怎么解释人的这种诡异需要,我只能说我已经have enough of it了。
人生中的美好这么多,都来不及消受,为什么要装神弄鬼的浪费时光呢。

#本文推荐背景音乐:陶喆《太平盛世》之《鬼》,敬请自己找来搭配,不喜欢者概不负责。



陶喆

我想问你相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看不见的空间
在你眼前四面八方把你包围
但又不会让你摸得清楚它的立场
不停改变在左右两边左右你视线

一定会在面前突然在后面
他们徘徊不退耐心的等天慢慢黑
不管你感觉有多累千万不能让自己睡

鬼他们是鬼鬼鬼全都是鬼
hey hey 你不能睡 hey 他们是干不掉的鬼
被谁压得喘不过去地铁每天同一批人扮乘客跟踪我
你懂不懂脚步声越来越接近

感到有只冰冷黑手在身上打手印却不会痛
它在我左边也在你右边它不必露脸它在我里面
他们徘徊不退耐心的等天慢慢黑
不管你感觉有多累千万不能让自己睡

鬼他们是鬼鬼全都全是一群鬼
鬼一堆死不了的鬼鬼鬼他们徘徊不退
一步一步的把你追当你发觉眼圈发黑
你可能已经变成鬼 aw 你是个鬼

come on 你是个鬼你是个鬼
yeah 在不知不觉变成死不了的鬼鬼
他们徘徊不退一步一步的把你追
等到你觉得好气馁等到你会说无所谓

鬼你是个鬼鬼全都全是一群鬼
鬼一堆死不了的鬼鬼鬼如果心里有鬼
谁和谁不算是同类你的血在暗里发霉
这究竟是谁在怕谁 aw 我是个鬼

come on 我是个鬼我是个鬼
yeah 你到底怕人还是应该要怕鬼

Monday, March 10, 2008

Skellington Sandy Claws

如果万圣节骷髅人充当今年的圣诞老爷爷,有多少孩子会被吓哭?我想,没有几个。倒会有不少孩子把这新鲜事儿写进blog,或者跟Jack来段自拍挂YouTube上。

但是,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n(《圣诞夜惊魂》)可是1993年的片子,Tim Burton胆子够大。一部如此阴沉黑暗的片子能获得高票房和好口碑,足以反映当时的观众口味已经达到怎样的先锋

尽管《圣诞夜惊魂》称得上同类型片的经典,经久不衰,时评仍有大大贬低它价值的言辞:“It... fell short of... warmth and humor.”不欣赏Tim Burton的阴冷变态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理解他的冷幽默就显得有些迟钝。我感觉不到太多阴森恐怖,反而觉得穿着燕尾服的冷峻的骷髅人Jack充满喜感,由碎尸拼缝起来的美女Sally格外迷人,双面人市长先生用毒蜘蛛做领结非常可爱……

纵观Tim Burton这个偏执狂的作品列表:《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僵尸新娘》,《理发师陶德》,就能知道他的审美品位是何等的扭曲怪诞,但是这样独特的冷美感显然注定会唤起一批不离不弃的疯狂粉丝对之进行宗派式拥趸。我是Tim Burton爱好者吗?这很难说,但我无法抗拒被之恶趣味般的冷艳所吸引。

《圣诞夜惊魂》最让我不能抗拒的就是它冷僻的视觉效果,最华丽的镜头莫过于经典海报上的情境:藤蔓状的悬崖边缘,Jack仰对一轮圆月径自哀伤。“万圣庄园(Halloween Town)”中的一切都仅呈现出三种颜色:黑,白,橙,并且每一种都是黯淡的灰色调。这苛刻的冷调限制和华丽扭曲的笔触,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哥特基调

传说中,Tim Burton为了保证构图的怪异特征,他要求绘图者用非利手勾勒草图。对此我深信不疑,并强烈觉得这也许是不平衡美感的来源。

《圣》连贯优美的笔触让人很难意识到这是一部黏土制作(stop-motion)的电影,很多场景是如此恢宏,让人无法想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如何完成这样浩大的一项工程。变态Tim Burton必然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因为他所执导或制作的作品能保证每个细节的惊人华丽,绝非随意应付能够达到的。《圣》中表情丰富的Jack自己就有几百个黏土头,用来表达他的各种心情、配合他的动情唱腔,因此,影片制作历时三年就不显得难以置信。剧中的一分钟戏份常常要准备、拍摄一周才能达到要求,然而这并非最变态记录:Tim Burton的另一部动画电影Corpse Bride(《僵尸新娘》)的拍摄整整持续十年之久。

毫不夸张的说,《圣诞夜惊魂》凭借它每帧画面的完美绮丽征服了我,独树一帜的视效在我看来简直值得顶礼膜拜(《圣》得到了1994年奥斯卡最佳视效的提名,可惜被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撞翻船)。可是,五星评分我却只能给四星,电影在情节上的简单和音乐上的单调使它不能成为我理想中的满分。

Jack Skellington梦想成为Santa Clause是故事的主线,他感到空虚的喟叹是这场闹剧的起源——他的忧伤好像凋零的雪莲令人同情神伤,但是这空虚的解药却让我无法信服。Jack逐渐发现,圣诞老爷爷不叫Sandy Claws他也没有爪子(claw),他的礼物不能给小孩子送去欢笑和喜悦只能让他们惊惧,他真正的兴趣和才能还是在于整蛊惊悚。这是他慨然发现,他不该空虚,他应该忠于职守、回头是岸。这个乏善可陈的说教结论真叫我失望,在恶搞的道路上《圣诞夜惊魂》还不如《怪物史莱克》走得远。

Jack和Sally的爱情显然是重要支线。Sally这个第二主角是我最有兴趣的人物,可是事实证明她只有“林妹妹”的任性和悲戚,骨子里还是“宝姐姐”般的正派庄重。她是圣诞老爷爷眼中全万圣庄园唯一一个“思维正常(make sense)”的人,这所谓的正常思维不过就是劝阻Jack抢Santa的饭碗。他们的感情进展也显得非常突然、缺乏铺垫,最后他们互诉衷肠时我既不觉得意外,也不为之感动,只觉得太牵强附会,只落入大团圆的俗套。

Lock,Shock,Barrel三个著名捣蛋鬼是我喜欢的配角,但他们的前后态度非常自相矛盾;更不用说科学怪人Doctor Finkelstein跟Sally之间的问题也交代得不明不白。

除了情节上的欠缺以外,作为音乐剧,《圣诞夜惊魂》在我看来很难服众。这一点上我很同意影评人Berardinelli的观点,他一方面认可影片总体上很不错,另一方面认为乐曲让人听过之后“毫无印象(uniformly unmemorable)”,是全片“最严重缺陷(most serious failing)”。

从头至尾,只有Jack's Lament一段差强人意,Sally's Song勉强称得上引人共鸣,其他段落就流于一般。What's This?虽然十分可爱,令人欢欣,却很难说是音乐自己的效果,大概跟“Christmas Town(圣诞村)”里的悦人美景温馨场面有更大干系。如果跟同时代的迪士尼作品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与野兽》)、Aladdin(《阿拉丁》)比起来,它的配乐可能只算刚刚合格,演唱部分估计及格都难。

对于一部自己欣赏到有些偏爱的电影,指责它有何缺点其实是很心疼的事情。《圣诞夜惊魂》只能成为我永远的审美偏好,却不能成为我心中的完美之作。

Saturday, March 8, 2008

苹果公司CEO:混蛋乔布斯(下)

本文系本人Elysia编译,后发布于煎蛋网。如需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作者:Peter Elkind 编译:Elysia
原载CNN:source

本文之煎蛋地址:请猛击这里

丑闻内幕(续)

其实,Jobs自己险些卷进另一场丑闻。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苹果股价跌破每股十美元。苹果董事会为了讨Jobs欢心,投票决定给他一笔每股8.92美元、总值1500万的股票,但是Jobs在mega股票事件被公众批评后变得小心谨慎,表示除非情况保险,否则拒不接受。

为了使这笔股票合法化,Heinen伪造了关于一场不存在的会议的文件(尽管Heinen本人一再否认,指是下属瞒她所为)。

这一次,Jobs拿到了近2000万的股票。2003年3月,苹果股价持续走低,Jobs就把手中5500万的股票低价抛出,然而,这之后,苹果的股价又重新上涨。如果Jobs当时没卖掉股票,今天它们将价值58亿美元。

Jobs曾发表过简短说明:“我为在我任职期间发生的问题,向苹果股东和雇员致歉。然而他从未真正解释过期权回溯问题,也没有要求哪个执行官退还股票。

去年苹果的股东大会上,超过30%股东们要求重新推选三名董事。在这种例行公事的会议上,居然出现这样的争议,特别是恰逢iPhone正要上市、股价又会上扬的时候,百分之三十的反对票可谓非同寻常。

再来看Pixar的情况。Pixar的董事会人选也都是由Jobs一人敲定的,一般情况下,董事会三年碰一次头。发配股票奖励这种事都是Jobs亲自跟雇员协商。

Pixar的最大一笔问题股是发给明星制作人、《玩具总动员》导演John
Lasseter的200万股票。Jobs本人没拿过此类奖金,但作为CEO他拥有超过半数的股份。Lasseter更是被Jobs成功收买,成为Jobs与迪士尼谈判的重要筹码。最终于2006年Pixar被高价卖掉,而Jobs也从此成为迪士尼的最大股东。

隐私权?知情权?

CEO生病了,股东们是否有知情权?这并没有确定的答案。

SEC(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向投资者提供重要信息,确保投资者作出购买或抛售股票的正确决定。但是,对于健康信息,SEC并没有明确规定。

1995年,英特尔CEO Andy
Grove患了前列腺癌,这件事他守口如瓶,直到1996年他对《财富》杂志披露实情。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天才CEO 华伦?巴菲特则把切除肠息肉这样的小手术都开记者招待会告知公众。

而Jobs在2003年10月发现胰腺瘤后,拒绝了医生的手术建议,却坚持尝试食疗这种让旁人认为“十分诡异“的方法。

Jobs拖延手术的决定,使董事会陷入窘境。苹果高层主管Levison是生物化学博士,他与其他高层一起劝Jobs接受手术治疗,但“Jobs从不听劝”。因此,董事会不得不向外界保密Jobs的病情,以免引起恐慌。

苹果公司似乎一切照常。Jobs身患癌症的消息仅有少数人知情。

人们普遍认为Jobs似乎是想逃避手术。2004年7月,在进行又一次身体检查时,发现Jobs的胰腺肿瘤有所增大,食疗治病的幻想宣告破灭。这种情况下,他终于同意由著名专家Norton主刀,摘除肿瘤。

手术十分复杂,持续了六个多小时,其间,切除了部分胰腺、胆管和小肠,然后重建消化道。

Jobs的主刀医生Norton说,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中80%到90%能活十年以上。但由于样本量太少,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

Jobs本人绝少谈及此事。只有一次,2005年六月,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对学生们演讲,他说:“一年前的一个早上,医生们发现我胰腺部位有肿瘤,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癌症的征兆。我被告知只能再活三到六个月……当晚,我接受了组织切片检查,医生们将内窥镜伸入我的喉咙、经过胃部,直插入肠道,用针刺进我的胰腺,从肿瘤上提取了少量细胞。我当时被麻醉了,但我的夫人就守在旁边陪着我,她后来告诉,医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时,忍不住大哭起来,他们发现我得的是非常罕见的可手术治愈的胰腺癌!我接受了手术,幸运的是,我现在没事了。”

这的确是篇动人的演讲,不过Jobs显然把自己拖延手术的经过略去不提,明明是2003年确诊的疾病,他却编造成2004年。

总之,结局是皆大欢喜的。一位苹果知情人感叹:“谢天谢地,万一Jobs真的出了闪失,苹果不知会受到怎样的指摘。”

Jobs从没说要离开苹果。不过他患癌症的消息走漏以后,董事会决心私下里讨论继任者的人选。不过,谁又真敢动Jobs这么强硬的人一个手指头呢?

最无慈善之心

去年斯坦福《社会创新观察》创始人称苹果是“美国最不慈善公司”之一。Jobs回归苹果之后,在短短数周时间里终止了所有的慈善项目,理由是“消减支出以获利润”。但那些项目再未恢复。他夫人是个热心慈善的人,但Jobs对此毫不感冒。1987年,Jobs创建NEXT,同时开设了“史蒂夫?乔布斯基金会”。其时基金会的负责人Mark Vermilion回忆说:“Jobs对素食主义这类事情很感兴趣,却不关注其他社会问题。”实际上,乔布斯基金会没能成什么大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Jobs请来著名设计师Paul
Rand为基金会设计了华丽会标。然而,不到15月,Jobs就关闭了基金会。

苹果:明天会更好?

今年,Jobs揭开苹果产品新贵的面纱:MacBook
Air——“全世界最薄的笔记本”。苹果最新的季度报表创历史最优:近16亿利润,180亿银行存款,零负债。尽管美国市场开始衰退,苹果仍创造了29%季度增收。

但是,市场不景气,苹果也受到了影响。比起去年12月份时的最高股价,现在的股票价格下跌了40%。

而且,苹果神话恐怕越来越难以为继。作为一个大公司,想获得快速成长已是难事,何况在经济衰退时期。而现在的手机市场豪杰云集,连Google都来与iPhone分一杯羹。iPod市场也显示出饱和的迹象。雪上加霜,Amazon在众多唱片公司的支持下打压iTunes,因为Jobs插手唱片定价,把唱片公司都惹毛了。苹果面临的苦难越大,Jobs就越容易露马脚,到时候恐怕SEC和检查部门又会趁虚而入来深入调查苹果和Pixar各种未清的问题了!

这种说法也许多少有点夸张:苹果的财富不依赖外力,只依赖史蒂夫?乔布斯一人之力。他已将苹果带至云端,但稍有不慎,就会跌落万丈深渊。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人,既是“混蛋”,也是奇迹。

#终于八卦完了……呼呼……谁给发枚小红花吧,发块糖也行的……[Elysia]
#编译得很匆忙……请各位不吝指正……^^

Will You Marry Me When We Are Seventy

Flee推荐我看The Science of Sleep历时已久。但是,一来,Flee的电影推荐并不总是那么靠谱(比如她对苏联黑白电影有偏好),二来,我疑心喜欢哆啦A梦超长篇式欢乐剧的Vic能不能耐下性子跟我看这部法国文艺片。所以观影计划一再推迟。

昨天看完了所有的《丁丁历险记》以后,今后的饭点娱乐变成的大问题,于是我建议,既然是周末,就看场电影。

借着欧式幽默余韵绕梁的时机,我想也许是时候我们来探索《科学睡眠》了。然而,事实证明,这部在叙事结构上比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天使爱美丽》)松散得多的扭曲片子只能让一头雾水的Vic更加盼望去踢每周一次的球。

不得不说,法国女人的动人之处绝不在于容貌。Stephane一见钟情Zoe,不是她笑靥如花么?但正如在结尾时他被Stephanie逼问“Why me?”时倾诉的理由:你与众不同。你不一样。Zoe不过也是一个平常女孩,自从她轻易的被Stephane同事调戏以来,他就失望了,因为她跟所有在酒吧中嘻笑放纵的女孩没有不同。

Stephanie不一样。她有柔软的声音,她有一低头的温柔,她有偶尔的泪水和掩饰红眼圈的宽框镜。她用双手创造琐碎细小的可爱玩意儿,她对有缺陷的物什不歧视反而钟爱(小布马)。Stephane同她一起创造飘浮云朵的时候,他便爱上了她吧:万物都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在他找到让棉花云悬停的那串入水音阶时,他的内心也为Stephanie振颤了吧。

真实生活与梦境的界限,我如何能分清呢?那些Martine在玻璃纸浴缸里给Stephane做blow job的片段,那些小人儿在巨型打印机上跳舞的片段,
那些有着纸车纸房子的片段,它们都是Stephane的迷梦吧?可是,Stephanie为什么看见过裸体的Stephane和他那封索要Zoe电话号码的信?如果它们是事实,为什么Stephanie从来没有收到过他那画册般大小的道歉?我不知道我是否愿意区别梦想与现实,毕竟我不忍心去打碎这世上最美丽的结局:

我也想同心爱的人一起,骑着有白色鬃毛的布马,穿过辽阔的原野,跨上长着白色树枝的船,在蓝白色玻璃纸的海洋里畅游,头顶是浮浮沉沉的棉花云朵……

Stephane的妈妈告诉她的新情人,Stephane从小就患上这种怪病,他分不清梦里梦外。我想,也许是他不愿醒来,地球太不安全了,那么多人吵着要回火星呢,能在睡梦中逃过所有切肤的伤害,那为什么不呢?

但是,梦做久了,梦就变成了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就变成了梦;正如同准备出国的大学生,他背红宝书的时间久了,做科研的时间少了,仿佛GRE就是必修课,写paper不过是业余爱好。

所以,Stephane受到的最严重的伤害,都是在梦境里:他梦见自己排版排到双手变得像大象耳朵一样大;他梦见自己贸然给Stephanie写了那封恶劣的信;他梦见自己与Stephanie去滑雪,却被同事讲淫荡笑话羞辱,还冻碎脚趾;他梦见Stephanie,像Zoe一样,她爱上一个酒吧里的男人,大跳热舞,眉来眼去……

“请你不要再玩弄我了!”Stephane对着一扇紧闭的大门抱怨。他为了爱情头破血流,却看不清自己懦弱的真相。所有Stephanie对他的拒绝和背叛,都是他一个人排演的幻觉;他终于(在梦中)鼓起勇气,说服自己躲在黑暗中等待着给Stephanie一个亲吻,却在现实中退缩到Stephanie的小床上捂住自己的脸:“你能装作没看见我吗?”

所有的梦,都是他的潜意识吧。潜意识告诉他,他渴望Stephanie,她是他年老时坐在长椅上回忆年轻荒唐事中的女主角,她是这个世界通过混沌系统分配给自己能够通过心电感应交流的女人,然而他恐惧被拒绝,他恐惧背叛,他恐惧失去。所以他在黑暗的独角戏中挣扎,连连受伤,也伤害他人。

Stephanie对他的好感,被“请告诉我Zoe的电话号码好吗”的那封信浇熄。但是她已经像钉透那堵墙一样,打穿了自己和Stephane之间的过去与未来。她害怕被伤害,她以为他隐匿真实的住处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回避,他后来对自己的关注不过是想通过她找到Zoe。一扇门打开时,另一扇门却关闭了。当两扇门都半掩半抑时,Stephane终于在现实世界里面对了他梦中的恐惧:

“Stephanie不爱你……她的吻在你脸颊和嘴之间,那是她对你的不需要……她根本没在约会地点离等你,她骗你,她早爱上别人了……”

只消再过一个转角,他就能透过咖啡店的半落地窗看见Stephanie那纤秀的背影,他去落荒而逃。

他诅咒着她对自己的欺骗,敲击并撞向那扇背后根本没有人的房门,直到在鲜血中失去知觉。

“我是一个低贱的毒品贩子……所以她甩了我……她让我走……我终于……终于走投无路了……”

Stephane选择了意想中的方式结束痛苦:他要飞回墨西哥了。他妈妈说,你不能就这样不辞而别。所以他还是勉强的敲开Stephanie的房门。

他们争吵。他们以前也曾争吵。Stephane很过分的指责Stephanie:你做的那些森林呢?船呢?你根本没做完,是不是?你根本从没做完过任何东西?Stephanie哭着喊:你胡说,我会给你看看,你根本都是在胡说。

Stephane在她的卧室里,看见那已经完工的两层木床。他爬上那让他嫉妒得发抖的小床,用婴儿一般的姿势蜷缩起来。这时,他看见了那艘白色的小船,那船上长着三棵白色的树。他伸出颤抖的手指,轻轻拂动那些白色的树叶:那些他第一次爱上Stephanie时,她承诺做好了就喊他过来拍照的树。

他们安静。他们以前也曾安静。Stephanie拒绝Stephane做自己的男友(那时候“Zoe的电话”事件还未澄清)。过了一段日子,Stephane又问她:Will you marry me when we are seventy? You know...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then, anyway... 然后,Stephanie是露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吗?我不确定,但我确定她说:好吧。

Stephanie轻轻唤着Stephane的名字,也爬上木床,在他的身后慢慢躺下,轻轻抚弄着他柔软而蓬乱的头发。他是又睡着了吗?Stephanie刚刚指责过他:你能把全世界都睡过去……你有着太严重的扭曲现实的问题!

但这一次,Stephane没有用讲英文来掩饰自己的羞涩,没有用说下流话来伪装自己的不安,在他的世界里,Stephanie同样轻轻揉着他的头发,他们骑上慢慢奔驰的布马,前往玻璃纸海洋,跃上长着白色树的白色小船,驶向层层掩映的白色棉花云深处去了……

Friday, March 7, 2008

谁不艳羡丁丁




重温TinTin系列,难得这么放松惬意的观影。没有兴高采烈,不会手舞足蹈,但是欧洲漫画特有的幽默令人如沐春风。

每每放松下来就会想丁丁那三毛状的脑袋,和他所有斑斓无羁的经历。忍不住觉得他实在招人嫉妒。真的,谁会不艳羡丁丁呢?!

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英雄,丁丁却从事这目前最流行的职业:SOHO。从没有朝九晚五的牵绊,能够四处度假、随时探险,没法不让人眼红。《丁丁在美洲》一集开篇就大张旗鼓的介绍:“丁丁是世界知名记者……”——可见丁丁事业的成功哈。

在写作之外,丁丁误打误撞造就的成就更让人瞠目结舌,暂且不提他揭露的一桩桩谜案,他还在《蓝莲花》里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九·一八”骗局;他抢救了神秘陨石带到地球上来的未知金属;他找到了传说中绝技数百年的印加王国,还“说服”了太阳神;他和神奇小狗白雪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和狗(好别扭……囧)。。。


最 爽的事还是他与阿道客船长找到了《红色拉克姆的宝藏》。那满满一盒闪瞎人眼的罕见宝石沉没海底几百年后,在两人(其实还有卡尔库鲁斯教授,他们就此相识) 的努力下重见天日,丁丁和船长更是从此住进豪宅,请起管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如果不是这笔祖宗留下来的横财,丁丁能那么猖狂的做SOHO吗?!(还不是要老老实实打工= =)

丁 丁成就大业的力量来自于他强烈的正义之心,无法抑制的好奇,以及他的幸运。不过,与其说是幸运,不如具体的说成是他总是拥有太多朋友的鼎力相助。如果丁丁 没有众多身怀绝技又忠心耿耿的朋友在关键时刻屡屡施以援手,他恐怕不但不会成为成功记者,小命大概都保不住。而这些靠谱不靠谱的朋友,都是被丁丁身上那种 勇毅、真诚深深吸引。

除了形影不离的可爱狗狗白雪之外,阿道客船长算得上丁丁最亲密的朋友,两人时常形影不离、出生入死,我一度怀疑他俩是不是一对- -。另一位常常出镜的奇人是卡尔库鲁斯教授,他的创造力估计会让所有科学家嫉妒得要死,我真疑心他为什么从未荣获诺贝尔奖。

然 而,丁丁的每个朋友都有着致命的缺点:船长天天骂着水手的脏话:“Blastering barnacles, ten thousand typhoon!”卡尔库鲁斯教授耳背而固执,更不用提倒霉的杜邦兄弟、自恋的卡斯塔菲尔夫人,等等等等。这些人衬托得丁丁越发完美流口水


丁丁更完美的就是他永远年轻不老,虽然柯南也一样不会老,但是二十多岁自然比十岁出头爽多啦,丁丁可不会轻易被敌人一把从地面上揪起来,更不需要天天装童声扮可爱。丁丁热爱健身,常常只穿一件白背心做运动,露出健壮的肌肉。。。

但是,丁丁也注定有着不完美,那就是:他(似乎)不喜欢女人T_T。丁丁世界里的主角都是男性,唯一重要一些的卡斯塔菲尔夫人也实在太老了,除了撕裂玻璃杯的高音之外没有多少女性性征。。。尤其是《丁丁在西藏》一集,真是让我感到绝望,他跟一个人远隔万里心电感应,为了去寻找这个人,他立马停止度假、赶往印度、冲进雪山、挑战野人,不见到活口就心神不宁,而这个人——张,也是个男人!!!

电影篇《丁丁在鲨鱼湖》给了我一线希望,丁丁跟兄妹俩中的萝莉妹妹似乎别有情愫,但最终我还是失望的发现,似乎还是两个兄妹更有乱伦的可能。。。

所以我说丁丁一定是Gay。但Vic说不对丁丁是恋兽(似乎听见白雪在一旁汪汪乱叫……><)。 说 到这个特别人物张,据说是漫画家埃尔热根据自己的一位中国朋友刻画的。传说中,张可能是法兰西人民心中最著名的中国人:“在世界法语国家中,知道张仲仁这 个名字的有10亿人”。他首次出现在《蓝莲花》一集中,丁丁偶然救起了落水的张,从此知恩图报的张就陪伴丁丁冒着生命危险试图破解日本人在上海的阴谋。 丁丁在这一集中亲眼目睹了日本人一手造成的“柳条湖事件”,证实了这一切不过是日本人入侵中国的借口。 我当时是多么激动吖。顿时觉得埃尔热身长九尺分外高大啊,这是怎样的正义精神,揭露小日本怎样的丑恶嘴脸。然而啊然而。。。看了《714航班》后发现埃尔热不但坚信中华人民的正义,还坚信外星人的存在;在《7个水晶球》里坚信巫术的力量;在《在西藏》里坚信藏密佛教大师能灵魂附体飘在空中;在《月球探险》中坚信乘坐火箭能到达月亮并且火箭下降时你会受到强大压力被钉牢在地板上不能喘息。。。

所以认为丁丁是现实主义作品是不对滴。。。但是仍然忍不住在丁丁的世界里寻觅现实世界的影子,比如Syldavia究竟暗指哪个现实国家,阿尔卡扎将军的原型也许是谁。。。


喝着茶,看丁丁,就好像在看一场梦。在这个梦境里,你有力量战胜一切,有力量获得一切,有力量成就一切(只是没有力量找个女人= =)。这一切看起来都不是很难,只看你有没有那种丁丁般的勇气。。。

苹果公司CEO:混蛋乔布斯(中)

本文系本人Elysia编译,后发布于煎蛋网。如需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作者:Peter Elkind 编译:Elysia
原载CNN:source

本文之煎蛋地址:请猛击这里

十二年之后

被赶出苹果以后,Jobs创办了NEXT,还从George Lucas手里买来了后来一举成名的Pixar。然而,NEXT在商业上一败涂地,投资人数亿元资产化为灰烬。

不过,经历了12年的磨练,Jobs在苹果东山再起,并于1997年收购了NEXT。重返苹果的Jobs深入钻研商业细节,行事果断,大幅消减苹果生产线,降低批发成本,从而使苹果“瘦身成功”,重新开始盈利。

这回,Jobs的领导力明显增强,他不再只会大吼“给我去死”,也不再只醉心于浮华虚饰,而开始脚踏实地,琢磨赚钱之道了。

但这并不说明Jobs变得平易近人了。他仍以狂吼员工著称。Jobs还是个善变之人,前一刻他可能在嘲笑你的点子烂得出奇,下一秒却又将其奉若至宝,让员工完全摸不着头脑。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前员工说:“Jobs不犯错误。他的错误都就地蒸发了。”


苹果PR总监Laurene Clavere谈起自己与老板的相处原则:“我就装作我死了。”

Jobs甚至离经叛道的拒绝为自己的奔驰车上牌照,他对此解释说:“这么做只是好玩罢了。”

即便如此,Jobs还是网罗到世界一流的人才为苹果效力:负责软件的Avie Tevanian;负责硬件的Jon Rubinstein;负责市场的Phil Schiller;从康柏挖来的执行总监Tim Cook;从Target聘来负责苹果零售业的Ron Johnson。

团队中另有两人,后因“期权回溯”丑闻而离职。其一是法律顾问Nancy Heinen,原在NEXT工作。Jobs为了考察她的能力,要来了她起草的合同,看看“是否富于美感”;另一位是唯一一名苹果前朝元老Fred Anderson,他擅长疏导现金流通不畅、安抚人员调整纠纷、平息华尔街的种种质疑,还敢于劝息Jobs的无名火。

Jobs采取了硅谷常见的手法来招徕人才:他消减了行政赔偿金,取而代之的是发给员工大量公司股票。但是,Jobs在此基础上又自作主张。

期权回溯丑闻

Jobs在1997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所有苹果员工持有的股票重新认价,使股价在六个月内翻了一番。

苹果还利用与微软做重大交易的契机,提前一晚发售期权,苹果股价借机上涨三分之一,被称为“坐弹簧”。

“重新定价”和“坐弹簧”两项举动都饱受争议,但并不违法。不过,“期权回溯”事件(更改股票购入时间,提前到价值较低的日期)是违法的,
显然是欺骗投资人。

时值2006年,华尔街日报关于“期权回溯”的系列报道获得普利策奖,这时苹果等140多家公司不得不调查公司内部是否存在这种违法行为。结论是:这种行为在苹果不但存在,而且只发生于Jobs执掌大权之后。1997年到2001年间苹果所发售的所有期权中,有近六分之一存在“期权回溯”问题,总价值超过一亿美元。

迪士尼于2006年收购Pixar后,也对Pixar进行了彻查,发现Jobs任期中也有类似违法行为。

但是,一来,Jobs个人并没有任何直接获利;二来,调查显示,Jobs对期权回溯虽然知情,但他“不清楚这会带来什么样的财务后果”。因此Jobs并不需要承担重大责任。

最后,检查部门认为苹果公司认错态度良好、积极配合调查,发现问题后主动制定防范制度。只有两名高管承担了罪责:法律顾问Heinen遭到起诉;CFO Anderson则罪名较轻,交了三百万罚金了事。事后Anderson公开表示过对Jobs免受处罚的不满,他说,Jobs不仅对前因后果一清二楚,更是期权回溯事件的始作俑者。

丑闻内幕

2000年末,硅谷面临着dot-com泡沫经济的崩溃,苹果也难免再度陷入危机,市场价值跌落至50亿元。

2000年10月,Jobs开始跟董事会商量,给执行人员发放大额基金,以免军心涣散、人才流失。Jobs反复与Heinen商议,原本计划2001年1月2日进行操作,却一拖再拖,直到一月底时,苹果股票升值了。

1月30日,Heinen给Jobs发电邮,列出了可将基金回溯的日期,以保证执行人员能按1月2日的低价拿到基金;Anderson也收到这封邮件。

Jobs选定了1月17日。

2月7日时,所有董事会成员在相关文件上签字,他们购入基金的时间因此应为此日。至此,苹果股价已较1月17日时上涨23%,这意味着六名执行官每人获得160万到390万不等的违法收入。

苹果公司律师对此大加狡辩。他们辩称是CFO和法律顾问签发的基金,Jobs不应对此负责。

特殊的董事会构成

执掌苹果以来,Jobs解聘了大部分旧董事,只保留了其中两位:杜邦前主席Edgar Woolard与休斯电子副董事长Gareth Chang。新的董事会由六人组成,其余四人分别是:Jobs的密友、甲骨文CEO Larry Ellison,Intuit公司CEO Bill Campbell(八十年代时在苹果任职,当时是Jobs的邻居),IBM前CFO Jerry York(后来成为Micro Warehouse的CEO,跟苹果公司做了大量电脑买卖),以及Jobs自己。

数年来,董事会招来很多管理专家的批评。SEC(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Arthur Levitt曾著书抱怨:“苹果的董事会没有独立意志,只能围着CEO团团转。”实际上,2001年Jobs曾邀请Levitt加入苹果董事会,后来Jobs自行毁约。据说是Jobs看了一篇Levitt关于企业管理的演讲后认为他的管理理念不适合苹果,这种说法令Levitt极为崩溃。

无论实情如何,显而易见的是,苹果公司的内部管理自有一套。

在经济衰退阶段,Jobs年薪仅有一美元(#真的假的……)。2000年1月,股市复苏,苹果重振旗鼓。不久,公司就宣布为Jobs购置一架喷气式飞机——注意,不是公司的飞机,而是Jobs私人拥有的、耗资8800万的“湾流V型”喷气机。

购机的起因是,Jobs说:“我真想有架飞机,带家人去东海岸、去夏威夷度假。”董事会把飞机作为感谢他为公司所作杰出贡献的礼物:“以他的成就,拥有五架飞机也不为过!”

公司还给他4000万美元股票,占总股份的6%。这些奖励都很不同寻常,但董事会说在三十个月里Jobs只拿一美元年薪,他应得补偿。

我想看的书。

写个书单:[不断更新中,欢迎推荐]

《读库0800》
一个人的好天气》,[日]青山七惠
巴别塔之犬》,The Dogs of Babel, [美]卡罗琳·帕克丝特
《不存在的女儿》,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美]爱德华兹
《寻找无双》,《万寿寺》,《我的阴阳两界》,《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中国近代史》,[美]徐中约

Thursday, March 6, 2008

啊啊啊。

今天新开了这个blogger。呵呵呵。
给所有的其他blog做个备份吧。
累死我了。我得去睡会儿。

特此纪念。嗯嗯。

苹果公司CEO:混蛋乔布斯(上)

本文系本人Elysia编译,后发布于煎蛋网。如需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作者:Peter Elkind 编译:Elysia
原载CNN:source

不向癌症低头

Steve Jobs 个性极强,不仅对于技术,或者股市,甚至是癌症,他都自作主张。这种性格既使他成为当今最伟大的CEO,也使他的公司冒了很大风险。

2003年十月,Steve Jobs 刚刚将苹果公司从濒临破产拯救回来,就转而面临个人的生死抉择:在一次例行体检中,Jobs 查出胰腺部位长了瘤,这几乎等于宣判了他的死刑,唯一的有效治疗方式只有手术。然而,信仰佛教和素食主义的 Jobs 一向抗拒主流医学,他拒绝手术治疗,而坚持一种神秘的饮食疗法。

苹果公司的董事们头疼了九个月:为了不动摇股民的信心,他们不得不封锁 Jobs 身患绝症的消息。

直到 2004 年六月,Jobs 终于动了手术。肿瘤摘除后,Jobs 给员工们写了一封电邮,轻描淡写的说自己得了癌症,但“现已痊愈”,九月份就回公司上班。这封邮件公布出来次日,苹果公司的股价下跌了2.4%。


大起大落

Jobs 的经历可谓传奇。1976 年,21 岁的他同Steve Wozniak 一起在他父母的车库里创办了苹果公司;25 岁时Jobs 已经身价两亿;26岁时成为《Time》封面人物;30 岁时被赶出了公司,直到 1997 年被请回苹果。

Jobs 重返苹果之时,苹果濒临破产,现在则拥有108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默克、麦当劳和高盛;今日苹果股价与彼时比翻了 36 倍。Jobs 同时还是 Pixar 的 CEO,这家制作了《海底总动员》、《超人特工队》的顶尖动画公司于 2006 年被迪士尼以 7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因此,Jobs现在持有迪士尼 7.3% 的股份,价值46 亿美元(他所持的苹果股票仅价值6亿8200万)。

Jobs 狂放自大的性格为他惹来众多争议。他常公开嘲弄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说他们“平庸”、“邪恶”,最糟糕的评价是“没有品味”。能说明问题的是:他总是以艺术家自居,他参与设计了 103 项苹果专利产品,包括 iPod 的用户界面,以及苹果专卖店里炫目的玻璃台阶的支架。

Jobs的个人习惯也是出了名的恶劣:他曾把自己的大奔停在残障人士专用车位;把下属训哭自然是家常便饭;谁真惹火了他,更会被迫立刻走人。Jobs的评价体系都是二进制的:在他眼中,产品只分“伟大之作”和“垃圾”两种;下属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不是“无与伦比”,就是“毫不靠谱”。

当斯坦福管理学教授 Robert Sutton 计划写本关于“硅谷大公司里的混蛋”的书时,人们纷纷给他讲关于 Jobs 的段子。

但是,这样一个人却独力创建了苹果的辉煌。曾与 Jobs 合作过的 Jean-Louis Gasse 说:“制造好产品不能靠民主,得靠有能力的暴君。”

使高科技成为消费品

20岁时的 Jobs 任董事会主席和 Macintosh 部门主管,但从未被委以 CEO 的重任。其时的董事会成员 Arthur
Rock 回忆说:“那时,Jobs 刚愎自用,满脑子主意,肆意而为,毫不考虑公司的前途。”

Jobs 曾用类似的挑衅语气激将百事公司董事长 John Sculley 来苹果任职:“你是想终生卖糖水呢,还是来试着改变世界?“

Sculley 与 Jobs 共事了两年,1985年,两人大吵一架后,Sculley 策动了解聘 Jobs 的行动。Sculley 在回忆录中写到,Jobs 是个“偏执狂”,“他不能接受真实世界里的丝毫缺陷”。他还写道:“Jobs 想让苹果专注于生产优质消费品,这真是疯了——高科技怎么能被设计成消费品来卖呢?!”当然,事实说明,是Sculley大错而特错了。

现在,两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总能带来令人震惊的爆棚场面:名人出镜,粉丝云集,大小博客也争相报道。除了 Jobs 的神力,还有谁能让全国上下的人们为了一只小小的手机屏息凝神?!

去年,Piper Jaffray 分析师 Gene Munster 指出,如果 Jobs 下台,苹果的股票将在一夜之间贬值两成。

不过 Jobs 是不大可能再下台了。反之,他将继续带领苹果,以及投资人和苹果用户、苹果竞争者一起,走上无人能够想象的狂野之旅。Jobs是如何成为今日这样一个热衷冒险之人的?

荒唐的私生活

翻翻 Jobs 的私人电话簿也许能找到些蛛丝马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已积累了五百多箱此类信息,里边既能找到他老情人的号码,也有里根总统首席智库 Richard Darman 的白宫热线,还有 Jobs 的精神导师、禅宗大师 Kobun Chino 的号码。

众多联系人中还包括了他的养父母,两个加州蓝领工人——Clara 和 Paul Jobs;他雇佣私家侦探找到的生母Simpson;以及为 Jobs 诞下私生女 Lisa 的第一任女友 Chrisann Brennan。

然而,Jobs的生父 Abdulfattah Jandali 并不在列。Jobs 出生时,其亲生父母年仅 23 岁,都是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生。Jobs 被收养后数月,两人就成婚并又生一女:Mona Simpson,现为知名作家。Jandali 不久后再次抛妻弃女,自奔前程,现年 76 岁,给一家餐馆当食品主管。

Jobs 无意中走了他生父的老路:他 23 岁时,也逃避了抚养女儿Lisa的责任。他不承认 Lisa 系他所出,甚至对法庭宣称自己有不育症,害得Chrisann不得不靠社会福利糊口。不过Jobs最终承认了与 Lisa 的父女关系。他娶了斯坦福MBA——Laurene Powell 后又生了三个孩子。Lisa 现年29岁,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当了作家。


Sunday, March 2, 2008

我现在会做的菜

香菜牛肉丝
西兰花炒牛肉
西芹牛柳
黑椒牛柳
滑蛋牛柳
咖喱牛肉
沙茶牛肉
水煮牛肉
番茄牛肉汤
牛肉黑豆汤
红烧肉
回锅肉
京酱肉丝
鱼香肉丝
锅包肉(做得不地道……5555555)
茄盒(火候掌握不好……平底锅很难炸)
三彩肉丁
豆角炖排骨
莲藕炖排骨
冬瓜排骨汤
培根青笋卷
可乐鸡翅
红烧鸡翅
照烧鸡翅
奥尔良烤翅
羊肉萝卜粉丝汤
红烧鳊鱼
煮虾
油焖大虾(比Vic做得差太多……)
番茄炒蛋
蛋羹(没有Vic做得好……)
茶叶蛋
煮毛豆
地三鲜
蚝油生菜
家常豆腐
麻婆豆腐
皮蛋豆腐
玉米荷兰豆酱豆腐
韩式豆腐煲
虾皮豆腐鲜蔬汤
尖椒干豆腐
青椒豆腐丝
鸡汤干豆腐丝
木耳炒白菜
炒西兰花
炒菜花
干煸四季豆
香菇炒油菜
肉丝炒豆芽
尖椒土豆丝
凉拌菜心
麻辣粉皮
鲜蔬手卷
石锅拌饭
九州牛肉盖饭
鱼香茄子盖饭
肉丝炒饭
酱油蛋炒饭
肉丝炒面
炒米线(做得不大好……)
火腿蛋三文治

还有其他一些小菜吧,记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