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8, 2006

草记12.08观陈爱莲先生之舞剧《红楼》

发信人: elysia (Enjoy My Tea~), 信区: StoneStory
标 题: 草记12.08观陈爱莲先生之舞剧《红楼》
发信站: XX未名站 (2006年12月09日13:16:45 星期六) , 站内信件




12.08, 2006。
今天去讲堂看了陈爱莲老师的古典舞剧:红楼梦。
买下舞剧的票纯粹是一时兴起。
觉得在这个园子里也不知道能待多久时间了。能多看一场演出,多看一次电影,都是好的。

匆匆忙忙在农园吃了麻辣烫,到讲堂时,还有一刻钟开演。
有点惊讶,来了很多年长的观众。
有些头发苍白的老夫妇,亦有由子女陪伴的老人。
也有许多老外。观众算得上非常多。

序幕开场就很出色。黛玉初到贾府,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样子,拿捏得十分贴切。
贾母也好,凤姐也好,哪怕就是紫鹃,都是些眉眼出彩的角。
宝玉的出场可称华丽。宝黛二人相见时的种种牵连,年少儿女的细腻情致分分明明。
宝钗也很好。可惜可惜,在剧里是个可悲可恨的角色。

共读西厢,烂漫可爱。宝玉挨打,惟妙惟肖。
第一场基本是宝玉黛玉的双人舞,我坐在后排,直觉得两人俏皮而真挚,真真像是两个十来岁孩子。
按说看上去陈老师的手臂也不算瘦,但是,无论是水袖动作,还是身姿体态,都温婉柔弱,黛玉那蹙蹙的精神却也栩栩如生。
第二场的冲突格外强烈。宝玉与琪官的情谊仿佛白描一样略略表明,贾政棒斥逆子一段浓墨重彩,活脱脱画出一个封建卫道士的模样。
不大喜欢贾政的造型,颓唐了些。精气神却丝毫不减,得见演员功力。
值得提及,这一场中黛玉撞见了“金玉良缘”,那被悲戚戚状,我见犹怜。悲剧的伏笔初见端倪。

原来第三场即是葬花。全神贯注看到这里,才发觉进展之快。
可以说,这一场就是黛玉的个人舞台。前半片大观园赏花的繁华铺陈显得陪衬而已,陈老师那一镐一盏,竟擎得住整个舞台了。
此段的音乐和舞美为掀起小高潮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点点滴滴的脆弱节奏模拟出黛玉的哀叹,漫天飞舞的花瓣,飘渺的干冰雾,衬得白衫素缟的黛玉飘若仙子。
场末的木石定情终于添了些喜悦颜色。原来这一笑一颦,都是可以用柔肢软体刻画如斯!

设谋,成婚,两节,宝玉和宝钗大显身手。
数来全剧有三个“宝玉”,那个经警幻仙子点化的,是其中唯一的男人。
另两个宝玉姑娘都万分的秀美,却在剧中看不出女儿身。
尤其是热闹的婚礼落幕,发现新娘子并非梦中人时的宝玉,那一场的恸哭哀求,并无胡闹之嫌,竟有些感天动地。
难得是宝钗,忍辱负重,落个悲凉结局,这段倒是她演绎得最妙的一场。
那自持,那忍让,那内心深处的冤枉,她一点不漏的统统表达清楚!
当时便疑心,这孩子怎生如此的像陈老师,老练,自如,滴水不漏,妥贴的表演。事后才知,那竟是陈老师之女。
补一句,那婚庆的场景是何等的奢华!单看布景已经征服了我,那段全家福式的表演,完全展示了剧团的能量。

焚稿,又可以看作黛玉的独戏。那一声叹,那一鞠泪,都似由心而生。我当时还暗想,如此表演太多次,演员会不会真格的抑郁了!
帕子,书稿,每一张丢入火盆,观众的心被牵动一回。那层的绝望,竟然历历在目。
这一场戏,陈老师不知做了多少连续的翻转,做了多少单腿支撑。怪不得旁边一个年长的老奶奶惊叹!只怪我当时还不知实情。
叹寂寞无奈,恨喜庆喧闹,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尽销。望家乡路远山高,向爹娘梦里相告:儿命已赴黄泉去了。
黛玉香魂飘散,我真的要落泪了。

尾声的宝玉出走,Vic说原来是人鬼情未了。
一贯白裙的黛玉终于换成了青衣,天上人间,今世前缘,永成记念。
红袍缟裳的宝玉在漫天飞雪中恍惚离去,有了种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意味,从阔台上溢出,在席间弥散。

谢幕是喧嚣而现代的,我彼时还浸在戏里醒不来,愣愣的看着台上登时的热闹,直到最后陈爱莲老师出来谢幕,才由衷地叹了声:真美。
幕是谢了又谢,又有老艺术家样的人上台去和陈老师合影,不免又客气了一会子。这当口,外面大厅里已排了百十号人,等着陈老师出来要得一个签名。

终于走出来,透口气,外面阴凉得紧。刚刚散场去的人还在门口的海报前徘徊。
听得有人赞叹,陈老师保养得真好。
我心里不免奇怪:谢幕完了,我一时八卦,凑近台前看了眼的,陈爱莲女士,虽然化了妆,满面笑容,但仍难掩倦色,(也难怪,宝玉可是由三个年轻人才支持下来,她竟一人撑
了下来!)还是看的出来——有四十岁了吧?
(这都是我妄自胡猜!皑皑!事后想来,实在是对陈女士的不敬呢。)

回返寝室,给父亲打电话,细细说了这一些,父亲难免责怪我在舞蹈方面的过于无知!
哪曾想,陈爱莲女士已然花甲?三九生人的陈女士,被认为新中国建国来第一批舞蹈艺术家,一生荣誉多多,佳作层出不穷,桃李遍布天下。
从陈爱莲老师开始表演到现在,五十四年过去。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舞,蛇舞,文成公主,彩练当空,这些贯耳的名目,都是陈老师创作、编写、演绎的。
红楼梦,也是陈女士创作并又投资重拍的,摒除了舞蹈的繁文缛节,放弃了无谓铺张的场面,换作花梆水袖的古典舞,果然清新雅致。这一回,在燕园,却已是红楼的第五百场公
演!

我竟如此鲁钝,全无意识得见了这样的艺术大家;竟也如此幸运,得以充分放松的,毫无预设的景仰,却终于拜服于其艺术表达的,欣赏到了这般舞蹈盛筵。



--
我所听到的故事。

都没有我们的华丽。

※ 修改:·elysia 于 12月09日13:19:27 修改本文·[FROM: 162.105.121.237]
※ 来源:·XX未名站 bbs.XXX.edu.cn·[FROM: 162.105.121.237]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