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刷屏唱歌
4176 elysia Oct 2 ● My Little Banana
4177 elysia Oct 2 ● My little beautiful pretty pretty banana
4178 elysia Oct 2 ● You are all that I'd like
4179 elysia Oct 2 ● I just open all your skin
4180 elysia Oct 2 ● Then I take a small bite
4181 elysia Oct 2 ● Once I have a wonderful dream about you
4182 elysia Oct 2 ● We were dancing in the sea
4183 elysia Oct 2 ● And the fishes are swimming around us
4184 elysia Oct 2 ● Come with me so I can show you big boat tha
4185 elysia Oct 2 ● Let's go for a ride
4186 elysia Oct 2 ● I promise it will fly
4187 elysia Oct 2 ● To the sky
4188 elysia Oct 2 ● Where no one cries
4189 elysia Oct 2 ● Banana you will see
4190 elysia Oct 2 ● The clouds beaeath our feet
4191 elysia Oct 2 ● To the space where twinkle stare
4192 elysia Oct 2 ● Saying hello and smile
4193 elysia Oct 2 ● They're shinning bright happily
4194 elysia Oct 2 ● Please stay well and be tasty
4195 elysia Oct 2 ● I don't want to see you be grunny
4196 elysia Oct 2 ● Please stay strong and be healthy
4197 elysia Oct 2 ● We still have a lot to do
4198 elysia Oct 2 ● Like exploring the whole world
4199 elysia Oct 2 ● You're the only one can't be replaced
4200 elysia Oct 2 ● Hey you Listen banana you're the best man
4201 elysia Oct 2 ● 唱完了,谢谢大家!献给老公
2008总结
收拾07年11月留下来的G的烂摊子,颠沛流离的Harrisburg,终于1480+5。各种人帮我改PS。材料终于都寄出去了。
2月
1日忍无可忍去霸王面了Dean,我自以为言笑尽欢。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春节,谢谢DeeDee张罗,吃/玩得很开心。春晚。在Walker's煮饺子。见中国教授,被打击。
3月
开始给煎蛋投稿,5-7日玩了把大的,后来就开始歇着= =。心里越来越没底,联系Taylor教授,垂死挣扎,已经自我催眠再待业一年,Vic很用心的安慰我。25日,拿到了大信封,Vic抱着我天旋地转。
4月
认真读了Taylor的著作,很兴奋,但面谈,觉得研究兴趣已经不在原来的方向了,对重拾量子很恐惧。忙活I-20之类,开始养尊处优,订回国机票。奥运火炬海外接力,激情燃烧了一把。
5月
北大110校庆,遥想。曼联在莫斯科登顶。中国四川地动山摇,不可置信的悲恸。Vic的匆忙Can,换来了大曼联的圆满。打包回家。北京欢迎你。见各位老师和几位密友,匆匆。春城。
6月
冰城。等待VISA。米粥的喜事儿。吃喝玩乐。隐忧。
7月
Vic先行赴美。那不能承受的哀痛。远远的让我如何不担忧。谢谢你们给Vic过生日。我也回来了。
8月
奥运奥运!开学开学!开始学麻将,双升,等等><
9月
狂喝咖啡的一个月,否则function不能。尽力适应,还是不免自惭形秽。生日,大绿碗,有人已经去了NYC。三聚氰胺。去DC开会,越来越彷徨。
10月
拼命期中。Study hard, play harder。纽约,梦一场。开始写六人行。今年的中秋没掺和。
11月
为Obama振奋,他是我申请时心中暗藏的动力。知道了一些纠结的事,难免挂心。心情变得格外飘忽。终于曲终人散,人走茶凉(其实也没这么惨啦。。。)。各个课程都渐次逼近期末。突然的,意外的,再一次痛楚,让我不能相信这是真的,心有很多不甘,竟然是Vic比我坚强。非常Cult的感恩之夜。以及Philly。
12月
全面进入一级学术状态。咬牙坚持。压抑之后的纵情欢愉。虽然泡汤了Florida,还有再次的NYC+NJ IZOD。岁末的噩耗,欲哭无泪,Vic的温暖怀抱,不知谁该安慰谁。平静的新年,学术的Vic,我安然看着这一切,祈福平顺晴好。
Friday, December 26, 2008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转载】突岩深缝妙香稠-我曾是一个贫困生mm
标 题: 突岩深缝妙香稠-我曾是一个贫困生mm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Dec 13 13:32:47 2008), 站内
原文链接: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46&id=45236
今天忽然想起高中班主任送我的这句诗,然后想起高三到大学的岁月。那几年,我曾是一个贫困生,一个贫困的mm。
其 实我家本来不贫困,高三那年母亲患了脑癌,父亲因为照顾母亲失掉了工作,治病花完了所有的积蓄,结果母亲还是在我大一的寒假走了。高三的时候母亲动了第一 次脑外科手术,结果效果不好,接着动第二次,四处求医问药。记得在外地求医的时候,父亲舍得买800多的药却舍不得多给自己买一碗4块钱的刀削面。那时 候,每碗鸡蛋西红柿面都吃得很心酸。高三最后冲刺的时候,同学们都开始补充营养。我是自己做饭,还偶尔骑车到医院给父母送饭。高考的那三天,同学的家长都 做了各种营养餐送到考场,我啃的是父亲买来的面包(面包很好吃,父亲夹了很多菜。)要说我真幸运,能如愿考到北师大,还在母亲去世之前把大红的录取通知书 拿给她看。她虽然已经不会说话,但脸上是久违的灿烂的笑。
高三要买很多复习题,那时候家里到处都需要钱,我实在没法跟父亲开口。到了交费 的时候,我连130块钱也拿不出来,只好悄悄跑到班主任老师那里恳求她缓一缓。班主任心肠好,问了情况,帮我垫了钱,再也不要我还。还有那时候教政治课的 老师,在办公室里跟我说:“以后你的复习材料我帮你买,不要紧。”所以我高三后期的很多复习题都是免费的。
大学开学了,我拿着家里凑的 3000块钱,其实基本都是舅舅的钱,由舅舅送我到了北京。那时候师大是不用学费的,但是交完900多的住宿费,买完各种生活用品,就只剩不到2000 了。这3000元是我大学里跟家里要的唯一一笔钱,以后再也没要过。我每月的饭钱最多90块,一天不到3块钱。我发现白菜、豆腐、豆芽这些菜,半份才4毛 钱,而且营养还好。那时候经常用的化妆品,就是师大商店里四块还是五块钱一瓶的“黄瓜洗面奶”,因为香皂实在太干了。说到这儿,很多mm都会笑吧。衣服大 部分都没超过40块钱。那时候最常去的地方是西单附近的“民族大世界”,因为可以讲价,很多时候居然可以买到15块钱的衣服和裤子。记得有一次买到一件 60块钱的浅黄色小西服,穿着很好很喜欢,狠心买下以后,硬是难过了几个月。最尴尬的是有一次帮同学打饭,打完之后很多天她都没有还我钱,因为1块多钱实 在是个小数目,不值一提。可是对我,是两顿早饭了。所以第二次她再让我帮着打饭的时候,我就找了个理由推脱了。这么多年,这些往事大概她早就忘了吧,我很 想对她说一声对不起。
那时候系里发贫困生补助的时候,班主任让每个申请人当着全班的面谈谈自己为什么贫困。记得我说得泣不成声,很多申请 的同学也是。那样的要求现在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当时拿到的补助,不过是一次性的100元钱。而我们,都只有不到19岁。19岁,正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我 记得,我的脸通红,我的声音颤抖,我的心象插了一把刀子。
我是小地方来的学生,知识很有限,所以上课很少发言,以至于一个学期过去了认识 我的老师都没有几个。到了期末的时候,班主任下课前忽然点我的名字叫我去办公室。站在她的办公桌前,她一脸惊讶地说:“原来最高分是你。”成绩好再也不用 申请补助了,我很自豪,因为每年可以拿到800元的一等专业奖学金。不要笑,师大的一等就是这么少。不过就这么少,也差不多够我的住宿费了。其他的费用我 再想办法。功课好点以后,我开始打工。我曾经大二的时候负责做整层楼的清洁,也给系里的一个老师整理文件,然后拿到50块钱。大二下半学期开始做家教,做 翻译,终于可以不用做体力活而养活自己了。回想起来,在最好的年龄,我却是那样一个灰头土脸的mm,穿着很土气的衣服,一脸的菜色。大四的时候,当我某天 终于换了一件小绿毛衣,宿舍的mm忽然说:“××,其实你长得很好看哎。”在那个最美丽的年龄,我们都是美女。可是在我心里,美丽总是属于别人的,绝不可 能属于象我这样的贫困mm。
大四我拿到的最大的一笔奖学金是来自国外一个银行,一共4000块钱。我拿出1000元给班主任,让她把这些钱分给贫困生。用这些钱,他们应该再也不用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自己为什么贫困了吧?贫困不是我们的错,贫困生比别人更需要一些小自尊。
再 后来,我保送研究生,然后拿到了很多很多奖学金。我攒着这些钱,考托考G。加上同学老师的资助,后来来到了北美。现在我有RA 和TA,还在图书馆兼职做information assistant,生活好了很多。可是,苦日子里养成的“小气”,却总也改不过来。LG总是说我应该买些更贵的化妆品,更漂亮的衣服。其实我的化妆品已 经很不错了,衣服也很好,但我花钱却总是做不到“大手大脚”。我会常常想起那些贫困的岁月,那些心情和那些经历。
那么多年,我都没掉过几滴眼泪。然而今天敲这些字的时候我却流泪了。脚下的路越走越宽,但没有过去那些日子,我就永远无法成就现在的我。又一年要过去,我想起所有帮助过鼓励我的同学和老师。我想给你们深深鞠个躬,说一句感谢。
当年老师临别送我的诗是郑板桥歌颂兰花的,我想老师是希望我能在恶劣的环境里成长吧。这些年,我一直记得,以后也不会忘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谨以此文记载那段岁月,也和比我贫困和跟我一样贫困的贫困生同学共勉。
--
※ 修改:·qianning 于 Dec 14 03:33:24 2008 修改本文·[FROM: 132.216.73.*]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76.68.244.*]
Saturday, December 20, 2008
【转载】2008总结
发信人: bugfly (飞臭虫), 信区: Children
标 题: 我的2008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Dec 21 01:13:11 2008), 站内
1月:经过内心的不断斗争,终于在1月16号那天去海淀婚姻登记中心领证,啥啥啥的时代结束了,啥啥啥的时代又开始了。。。
2月:领到房子钥匙,简单刷墙,买家具,期间吵架无数,大年三十还在吵架,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没吃饭,从清华搬到了新家,过年
3月:该考试了,终于静下心来看了一礼拜的书,考完之后感觉无比轻松
4月:考完试,边等待成绩边找工作,17号成绩出来看似很有戏,29号复试完了之后似乎又没戏了,幸好找到了一份工作作为保底offer
5月:4号去见了导师,导师说估计没戏,因为有直博生占了名额,建议我调剂,不想调了,所以五一假期一结束,8号就上班了,然后报名驾校,心想上班的话年底就能买车了。结果上班不到俩礼拜,老师打电话说录取了,唉,又要继续穷了,不知是喜是悲。。。
6月:吊儿郎当的上班,等待开学,和老公的磨合期终于过去了,结束了一周一吵的局面,越发和谐美满,俩人不时的会感叹“生活真美好”,“咱俩就这么过着可真爽”。。。。
7月:好景不长啊,13号突然测出baby的到来,让我们很是慌乱措手不及,矛盾矛盾真是太矛盾了,最后虽然决定把孩子留下来,但是这个决定做的很忐忑,很脆弱,不坚定,突如其来的宝宝让我和老公又重新进入了新一轮的磨合
8月:辞职,原定10月份举办的婚礼因为宝宝的到来也不得不提前举行,回老家办婚礼,来回折腾,很累,不过还算圆满
9月:回北京,开学报到,刚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准备开始选课上课,被学校通知必须休学,找导师争取未果,无奈办理休学。。。心情很是烦闷,又差不多开始了一周一吵的生活,不时的动摇生宝宝的念头
10月:宅在家里,过起了全职“待产”生活:买菜,做饭,睡觉,上网,看电视,无聊,偶尔小吵架调节生活。。。。
11月:可能是胎动突然唤起了父爱或者母爱,和肚子里的宝宝越发有感情,意外怀孕的不安和休学的郁闷好像突然就消失了,孕期磨合好像也突然结束了,和老公 两个人会很好奇“怎么突然就不吵架了呢”,“咱们就吵不起来了呢”,我们越发能感受并接受并迎接宝宝的存在和到来,并由此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
12月:经过我和老公一个下午的论证,鉴于经济危机,股市低迷,读博几年几乎零收入,又要养宝宝,终于决定先买辆入门的QQ开着,等我毕业或者股票变现再 换车,很快的决定很顺利的过程,看了两个周末后,于12月2号将一辆黄色的QQ开回了家,从此基本结束公交地铁打车的生活,开始研究哪个加油站的油品好, 哪里的油便宜,开始研究交通规则,哪里能停车,哪里有摄像头会被拍等等等等的问题。。。。。
总之,2008,真是多事之秋啊,就像我老公同学说的:你小子,一年不见,你老婆孩子车子全有了啊,哈哈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211.155.137.*]
原始链接:http://www.newsmth.net/bbstcon.php?board=FamilyLife&gid=5812838
Tuesday, December 16, 2008
乌冬。
Assi的汤底味道很好。喝第一口汤的时候好像回到北京的面爱面。也许这也不是什么高标准。但是那种促狭之下的安静的感受,是一样的。面也是糯糯紧紧的。很耐嚼。
几粒葱白。几片甜姜。
两片白菜。两把茼蒿。可惜没有海带和紫菜。
三片火腿。两只虾。一颗蛋。一粒鱼饺。
就是冬日里一人份的温暖。乘以二,更温暖。
Monday, December 15, 2008
忘东忘西的好处。
昨天找Vic的暗红色棉衣时,翻出来大三那年妈妈给买的粉毛衣,完全忘了,今天穿上,很舒服。
好像坐着时光机穿越了一样。
Saturday, December 13, 2008
2009,谁陪我看这些电影【更新中】
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SlZmA3dAS8
电影名称:Bedtime Stories
上映时间:12/25/2008
这个Trailer不能embed,大家自己去YouTube看吧。马上就要上映了,这个圣诞,不算2009,所以就编号0吧~
1.
电影名称: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上映时间:02/06/2009
主演名单:Jennifer Aniston / Scarlett Johansson / Drew Barrymore / Ginnifer Goodwin
看看这些主演名字,而且Scarlett还在电影里全裸了(Trailer里能看到一小段),还能够不看吗?!
2.
电影名称:New York, I Love You
导演名单:Fatih Akin / Woody Allen / 朴赞郁 / Brett Ratner / Yvan Attal / Albert Hughes / Allen Hughes / 姜文 / Scarlett Johansson / Joshua Marston / 岩井俊二 / Anthony Minghella / Mira Nair / Andrei Zvyagintsev / Randall
主演: Blake Lively / Rachel Bilson / Natalie Portman
上映时间:09/17/2009
那些Paris, je t'aime的拥趸们,给你们再次发酸的机会来了。
很爱Trailer里的那句:“This is the capital of everything possible.”
3.
电影名称:Coco avant Chanel
导演: Anne Fontaine
主演: Audrey Tautou
上映时间:2009
这个片子还没complete,也搜不到trailer,上面那段就先当相关影片过个瘾吧。最近大家都在纪念Coco,这个景还是值得赶的。Audrey Tautou也值得期待。
为了抚慰大家看不到trailer的心灵,贴一段Largerfield Confidential (2007)的吧:
4.
电影名称:Harry Potter and Half-Blood Prince
上映时间:07/17/2009
2009暑期档不能错过的当然还有史上最黑暗之哈利·波特。不知道这集是否会像原著一样让我半年不忍再回顾。
5.
名称:The Pink Panther 2 粉红豹2
上映时间:02/06/2009
这个实在很憨豆。。。再议再议~
6.
名称:Up 飞屋旅行记
上映时间:05/29/2009
算是09年最期待的动画电影之一吧,我还是很看好Pixar的嗯嗯。
7.
名称:Monsters Vs. Aliens
上映时间:03/27/2009
另一部动画电影,来自梦工厂,地球被外星人入侵了,那个Alien长得真像Obama!!!
Yellow
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And everything you do,
Yeah, they were all yellow.
I came along,
I wrote a song for you,
And all the things you do,
And it was called yellow.
So then I took my turn,
Oh what a thing to have done,
And it was all yellow.
Your skin
Oh yeah, your skin and bones,
Turn into something beautiful,
You know, you know I love you so,
You know I love you so.
I swam across,
I jumped across for you,
Oh what a thing to do.
Cos you were all yellow,
I drew a line,
I drew a line for you,
Oh what a thing to do,
And it was all yellow.
Your skin,
Oh yeah your skin and bones,
Turn into something beautiful,
And you know for you,
Id bleed myself dry for you,
Id bleed myself dry.
Its true,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And all the things that you do.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爸爸生日快乐。
我这几天过得非常迷糊,根本不记得日期。几乎就要错过去了。
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是东部时间快11AM,中国时间就快半夜12点。
爸爸的声音听起来很暗哑。
爸爸稍稍抱怨了一下妈妈很晚才给他打电话说起生日的事。并没有抱怨我几乎忘掉了。
他给自己煮了一碗面。下了一个鸡蛋。
突然就很不快乐。
Saturday, November 29, 2008
感恩节。
一对小风衣。
银闪闪小衬衫。
深蓝色系V领条纹衫。
小灰棉线围巾。
小黑心项链。
小电动牙刷。
小蓝吸尘器。
小Garmin。
小电子相框。
强大的Slow Cooker。
Gel和防晒+礼品,正在shipping。
还有Sony!但要等到下周四。。。
怨念而不得的:
给Vic的皮手套,系带皮鞋,礼帽(他不喜欢55),Nikepro tight long sleeve crew,剪头发
给我的小船鞋,高腰靴,小黑裙(我又觉得内红的好看了= =),正装裤,大包
还有KKKKKKKKKK歌!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08
被Google Map涮了。
Driving directions to 1715 Walnut St, Philadelphia, PA 19103
192 mi – about 3 hours 26 mins
××× Waupelani Dr
State College, PA 1680×
1. Head north on Waupelani Dr toward O Bryan Ln
0.5 mi
2. Slight left at S Allen St
128 ft
3. Turn right at 322/S Atherton St
Continue to follow 322
4.2 mi
以上直接沿Waupelani东行上Atherton右转(向西)就得了。
4. Slight right at US-322
78.1 mi
5. Take the I-81 S exit toward Carlisle
0.2 mi
6. Keep left at the fork, follow signs for Hazleton/I-81 N/US-322 E/I-83/Hershey and merge onto I-81 N/US-322 E
2.6 mi
其实这儿写得是对的,但我当时不太明白什么是fork= =
总之绝对不要take I-83的exit就行了。回来的时候就没犯这样的错误了。
7. Take exit 70 to merge onto I-83 S/US-322 E toward Hershey/York/Pennsylvania Turnpike
Continue to follow I-83 S
4.3 mi
8. Take exit 46A on the left to merge onto I-283 S toward Pennsylvania Turnpike/I-76
Partial toll road
3.0 mi
9. Take exit 266-359 to merge onto I-76 E toward Philadelphia
Toll road
78.9 mi
10. Take exit 24 for PA-202/State Hwy 476/I-76 E toward Philadelphia
Toll road
0.5 mi
新编号是exit 326!
11. Merge onto I-76 E
Toll road
17.5 mi
12. Slight left at I-676 E (signs for I-676 E)
0.9 mi
13. Take the exit toward Central Phila
0.1 mi
14. Turn right at N 15th St
0.6 mi
其实这儿根本Turn不了,就提前顺着一个Broad Street的口出来就得了,反正Zara是在17街和18街中间,而且18街路口有个公共停车场。要不下一个出口是在10th St(如果去中国城可以在这儿出比较近,Race和12街左右的交叉口有个公共停车场)。
出城的时候是顺着Walnut直走就可以上Shuykill Road,但Walnut是单行,去的时候不能这么走。
15. Turn right at Walnut St
Destination will be on the right
0.2 mi
我们是停在Walnut和13街至12街中间的一个公共停车场了,其实现在想起来挺英明神武,因为离Zara和中国城之间距离差不多!
Walnut St从15街到17街左右有Burberry,Armani,Banana Republic,Lush,等等,挺值得一逛的。
Walnut St向北是个小街Samon,然后是Chestnut,再北是Market吧,站在Market从13街向15街望,有一个恢弘的建筑,不知是不是教堂,Vic觉得好看极了。Market北边是Arch,然后再过两个block就是Race。
中国城是在Race St从13街到10街左右的样子有很多很多好吃的饭店,可惜(一定要记住)川真味每周二不营业!!!(等一下问问故乡味感恩节营业不。。。)
回来的路上我祈祷说不要走错路,结果果然没有走错,却没想到遇见了准暴风雪,我睡觉时还幻觉大雪横飞向我的脸。
软软的躺在床上,好像四小时前不曾在另一个城市。
Saturday, November 8, 2008
心电???
刚才他突然开始唱《催眠》的时候
简直吓死我了!!!
就好像生活在裸体世界里。。。囧
Thursday, November 6, 2008
美国式奇迹。
不过一秒钟的时间,我猛然醒悟了她在说什么。Shannon见我出神的样子,以为我还在担心她,继续解释道,这件事对我很多朋友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我自己也真的为我们这个国家感到骄傲,不知此生是否还能亲历如此的历史性事件。
我说,是啊,这样的奇迹,现在只可能发生在美国吧。
一个叫做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的黑人男子,出身贫寒,又是穆斯林族裔,被肯尼亚生父抛弃,由祖父母拉扯大:在两年前,谁曾想见这样一个人竟能成为美国第四十四届总统?
今天,《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第一行标题只有大写的五个字母:OBAMA(奥巴马),第二行标题是RACIAL BARRIER FALLS IN HEAVY TURNOUT(高票当选,种族壁垒崩塌)。
今天,《今日美国》的头版头条标题是:Obama wins, America makes history(奥巴马获胜,美国创造历史)。
今天,宾夕法尼亚《中部日报》(Centre Daily Times)的头条标题是:Obama wins; ’A new dawn of American leadership is at hand,’ President-elect Barack Obama(奥巴马获胜;新选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这是美国领袖史的崭新一天”)。
今天,宾州州立大学校报《大学人》(Collegian)的头条标题是:A defining moment(决定性的时刻)。
这就是只能在美国诞生的,好莱坞大片式的,个人主义英雄传奇。
我看到有人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青年热烈支持奥巴马呢?奥巴马之前一直释放批评中国的言论,并且宣称要裁减对华贸易。也有人说,这根本不干中国人什么事,谁爱当总统谁当。然而,在我看来,当今美国总统的个人能量十分有限,而中美关系这类国际事务就更非总统个人、甚至是美国单方面所能决定。
而我,虽然没有任何立场支持奥巴马或者麦凯恩,但是,如《纽约时报》所说,若奥巴马早生一百五十年,他只能是名黑奴。仅仅把这次总统选举看作奥巴马号召全美人民一起来圆一个美国梦,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百年之梦,而大多数美国人都应声而起,激昂澎湃的亲手实现了这个梦幻时刻,实现了对美国种族历史的重新定义,这就已经足够打动我了。
麦凯恩在宣布竞选失败的演讲中说:“这是具历史意义的大选。我相信,这次选举对非洲裔美国人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而今晚,他们应该感到非同寻常的自豪。”他平和而风度翩翩的神情使我对他产生了别样的敬意。
祝愿奥巴马总统一切顺利,因为他肩负的不仅是义务和责任,还有信仰与梦想。
--
以下奥巴马获胜演讲全文,转载自“美剧迷”网站:http://www.meijumi.com/article.asp?id=3221
如果还有人对美国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还有人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依然鲜活,还有人质疑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这是设在学校和教堂的投票站前排起的前所未见的长队给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个小时的选民所给出的答案,其中许多人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投票,因为他们认定这一次肯定会不一样,认为自己的声音会是这次大选有别于以往之所在。
这是所有美国人民共同给出的答案--无论老少贫富,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是黑人、白人、拉美裔、亚裔、原住民,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残疾人还是健全人--我们从来不是“红州”和“蓝州”的对立阵营,我们是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整体,永远都是。
长久以来,很多人一再受到告诫,要对我们所能取得的成绩极尽讽刺、担忧和怀疑之能事,但这个答案让这些人伸出手来把握历史,再次让它朝向美好明天的希望延伸。
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今晚,由于我们在今天、在这场大选中、在这个具有决定性的时刻所做的,美国已经迎来了变革。
我 刚刚接到了麦凯恩参议员极具风度的致电。他在这场大选中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奋斗,而他为自己所深爱的这个国家奋斗的时间更长、过程更艰辛。他为美国做出了 我们大多数人难以想像的牺牲,我们的生活也因这位勇敢无私的领袖所做出的贡献而变得更美好。我向他和佩林州长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我也期待着与他们一起 在未来的岁月中为复兴这个国家的希望而共同努力。
我要感谢我在这次旅程中的伙伴--已当选美国副总统的拜登。他全心参与竞选活动,为普通民众代言,他们是他在斯克兰顿从小到大的伙伴,也是在他回特拉华的火车上遇到的男男女女。
如 果没有一个人的坚决支持,我今晚就不会站在这里,她是我过去16年来最好的朋友、是我们一家人的中坚和我一生的挚爱,更是我们国家的下一位第一夫人:米歇 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萨莎(Sasha)和玛丽亚(Malia),我太爱你们两个了,你们已经得到了一条新的小狗,它将与我们一起入驻白宫。虽然我的外祖母已经 不在了,但我知道她与我的亲人肯定都在看着我,因为他们,我才能拥有今天的成就。今晚,我想念他们,我知道自己欠他们的无可计量。
我的竞选经理大卫•普劳夫(David Plouffe)、首席策略师大卫•艾克斯罗德(David Axelrod)以及政治史上最好的竞选团队--是你们成就了今天,我永远感激你们为实现今天的成就所做出的牺牲。
但最重要的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场胜利真正的归属--它属于你们。
我从来不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人。一开始,我们没有太多资金,也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我们的竞选活动并非诞生于华盛顿的高门华第之内,而是始于得梅因、康科德、查尔斯顿这些地方的普通民众家中。
我 们的竞选活动能有今天的规模,是因为辛勤工作的人们从自己的微薄积蓄中拿出钱来,捐出一笔又一笔5美元、10美元、20美元。而竞选活动的声势越来越大则 是源自那些年轻人,他们拒绝接受认为他们这代人冷漠的荒诞说法;他们离开家、离开亲人,从事报酬微薄、极其辛苦的工作;同时也源自那些已经不算年轻的人 们,他们冒着严寒酷暑,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进行竞选宣传;更源自数百万的美国民众,他们自动自发地组织起来,证明了在两百多年以后,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并未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你们的胜利。
我知道你们的所做所为并不只是为了赢得大选,我也知道你们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我。你们这样做是因为你 们明白摆在面前的任务有多艰巨。因为即便我们今晚欢呼庆祝,我们也知道明天将面临我们一生之中最为艰巨的挑战--两场战争、一个面临危险的星球,还有百年 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今晚站在此地,我们知道伊拉克的沙漠里和阿富汗的群山中还有勇敢的美国士兵醒来,甘冒生命危险保护着我们。会有在孩子熟睡后仍难以入 眠的父母,担心如何偿还按揭月供、付医药费或是存够钱送孩子上大学。我们亟待开发新能源、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我们需要修建新学校,还要应对众多威胁、修复 与许多国家的关系。
前方的道路会十分漫长艰辛。我们可能无法在一年甚至一届任期之内实现上述目标,但我从未像今晚这样满怀希望,相信我们会实现。我向你们承诺--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将会达成目标。
我 们会遭遇挫折和不成功的开端。对于我作为总统所做的每项决定和政策,会有许多人持有异议,我们也知道政府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会向你们坦陈我们所面临 的挑战。我会聆听你们的意见,尤其是在我们意见相左之时。最重要的是,我会请求你们参与重建这个国家,以美国221年来从未改变的唯一方式--一砖一瓦、 胼手胝足。
21个月前那个寒冬所开始的一切不应该在今天这个秋夜结束。今天的选举胜利并不是我们所寻求的改变--这只是我们进行改变的机会。而且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旧有方式行事,我们所寻求的改变不可能出现。没有你们,也不可能有这种改变。
因此,让我们发扬新的爱国精神,树立新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让我们每个人下定决心全情投入、更加努力地工作,并彼此关爱。让我们铭记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我们不可能在金融以外的领域备受煎熬的同时拥有繁荣兴旺的华尔街--在这个国家,我们患难与共。
让 我们抵制重走老路的诱惑,避免重新回到令美国政治长期深受毒害的党派纷争和由此引发的遗憾和不成熟表现。让我们牢记,正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男子首次将共和 党的大旗扛到了白宫。共和党是建立在自强自立、个人自由以及全民团结的价值观上,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都珍视的价值。虽然民主党今天晚上赢得了巨大的胜利,但 我们是以谦卑的态度和弥合阻碍我们进步的分歧的决心赢得这场胜利的。林肯在向远比我们眼下分歧更大的国家发表讲话时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虽然激 情可能褪去,但是这不会割断我们感情上的联系。对于那些现在并不支持我的美国人,我想说,或许我没有赢得你们的选票,但是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我需要你们 的帮助,而且我也将是你们的总统。
那些彻夜关注美国大选的海外人士,从国会到皇宫,以及在这个世界被遗忘的角落里挤在收音机旁的人们,我 们的经历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我们的命运是相通的,新的美国领袖诞生了。那些想要颠覆这个世界的人们,我们必将击败你们。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们,我们支 持你们。那些所有怀疑美国能否继续照亮世界发展前景的人们,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 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这才是美国真正的精华--美国能够改变。我们的联邦会日臻完善。我们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将来能够取得的以及必须取得的成就增添了希望。
这次大选创造了多项“第一”,也诞生了很多将世代流传的故事。但是今天晚上令我难忘的却是在亚特兰大投票的一名妇女:安•尼克松•库波尔(Ann Nixon Cooper)。她和其他数百万排队等待投票的选民没有什么差别,除了一点:她已是106岁的高龄。
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也没有飞机;当时像她这样的人由于两个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是女性,另一个原因是她的肤色。
今天晚上,我想到了她在美国过去一百年间所经历的种种:心痛和希望;挣扎和进步;那些我们被告知我们办不到的世代,以及那些坚信美国信条──是的,我们能做到──的人们。
曾几何时,妇女没有发言权,她们的希望化作泡影,但是安•尼克松•库波尔活了下来,看到妇女们站了起来,看到她们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到她们去参加大选投票。是的,我们能做到。
当30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是的,我们能做到。
当炸弹袭击了我们的海港、独裁专制威胁到全世界,她见证了美国一代人的伟大崛起,见证了一个民主国家被拯救。是的,我们能做到。
她看到蒙哥马利通了公共汽车、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尔马建了桥,一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告诉人们:我们能成功。是的,我们能做到。
人类登上月球、柏林墙倒下,世界因我们的科学和想像被连接在一起。今年,就在这次选举中,她用手指触碰屏幕投下自己的选票,因为在美国生活了106年之后,经历了最好的时光和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她知道美国如何能够发生变革。是的,我们能做到。
美国,我们已经走过漫漫长路。我们已经历了很多。但是我们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今夜,让我们自问--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活到下个世纪;如果我们的女儿有幸活得和安一样长,他们将会看到怎样的改变?我们将会取得怎样的进步?
现 在是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这是我们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重新就业,为我们的后代敞开机会的大门;恢复繁荣发展,推进和平事业;让“ 美国梦”重新焕发光芒,再次证明这样一个基本的真理:我们是一家人;一息尚存,我们就有希望;当我们遇到嘲讽和怀疑,当有人说我们办不到的时候,我们要以 这个永恒的信条来回应他们:
是的,我们能做到。感谢你们。上帝保佑你们。愿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Monday, October 27, 2008
Boost Up.
这种无事可为的状态真教人低落。
果然今早就开始各种生理反应。于是就想,就这么睡过去吧,一直睡着也挺好的。
九点半,被叫醒,好像好一点了。除了烧卖留下的肉酸味,还唤醒了一点对于继续工作的期待。
小宇宙,重新燃烧吧!I need boosting up!!!
Sunday, October 26, 2008
A Stab in Heart.
Angelina stabs Jen in the heart
-She finally admits to romance with the then-married Brad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Thursday, September 4, 2008
Saturday, August 30, 2008
康熙来了。
只是我要提防自己变得像她那样越来越跋扈。我这样一个本来就很尖酸刻薄的人!
在“漫长”的一周过后,抽了一个小时看了看新的康熙来了,好像人都整个儿的复苏过来了。
人在经受压力的过程中会变得很扭曲。有时候我觉得作为女生,抗压能力真的很差(当然我平素还是觉得多愁善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好处)。
压力大就容易崩溃,就容易迁怒,就容易吵架。我有一次还自言自语似的告诉自己,最近要克制了,不能再作妖了。
听说了两起分手事故。都挺让人不好受的。虽然地久天长不是这世界上顶重要的事情,但是想到那些未免会伤神的人还是有些挂心。
还有一些人开始了(或继续着)遥远的牵挂。好好的。好好的。
口语project 1跟一个物理的mm分在一组。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
昨晚打了通宵的牌。喝了两口百威。苦。还是喝MountainDew提神些。。。困了之后还是会做傻事说傻话。好在大家都是些很好的人。
Thursday, August 7, 2008
Saturday, August 2, 2008
留个底
Despite Flaws, Rights in China Have Expanded
http://www.nytimes.com/2008/08/02/world/asia/02china.html?pagewanted=1&sq=Despite%20Flaws,%20Rights%20in%20China%20Expand&st=cse&scp=1SHANGHAI —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s people became richer but not much freer,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staked its future on their willingness to live with that tradeoff.
That, at least, i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But as the Olympic Games approach, training a spotlight on China’s rights record, that view obscures a more complex reality: political change, however gradual and inconsistent, has made China a significantly more open place for average people than it was a generation ago.
Much remains unfree here. The rights of public expression and assembly are sharply limited; minorities, especially in Tibet and Xinjiang Province, are repressed; and the party exercises a nearly complete monopoly on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But Chinese people also increasingly live where they want to live. They travel abroad in ever larger numbers. Property rights have found broader support in the courts. Within well-defined limits, people also enjoy the fruits of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from cellphones to the Internet, and can communicate or find information with an ease that has few parallels in authoritarian countries of the past.
“Some people will tell you, look at the walls, and say they are still pretty high, while others will tell you that there is a lot of space between the walls,” said Nicholas Bequelin, a China specialist at Human Rights Watch. “Both things are true.”
Chinese who try to challenge the one-party state directly say authorities are no more tolerant of dissent than they were in the 1980s, and in some cases they are tougher on citizen-led campaigns to enforce legal rights or stop environmental abus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fini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a political challenge has changed. Individuals are far less likely to run afoul of a system that no longer demands conformity in political views or personal lifestyles.
The shift toward a more diverse society helps explain some anomalies in perceptions of life inside China. Amnesty International, the human rights group, reported this week that the rights situation had deteriorat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onths before the Olympics despite China’s pledges to improve its record as a condition for hosting the games.
But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this spring and issued last month found that an astounding 86 percent of Chinese said they were content with their country’s direction, double the percentage who said the same thing in 2002. Only 23 percent of Americans polled in the survey said 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country’s direction.
The speeches of China’s leaders, with their gray imagery and paternalistic phrasings, have changed relatively little, emphasizing unity, harmony and economic growth under party rule. The reality on the ground, though, has been transformed, partly because a more dynamic economy necessitates a more dynamic society, partly because money gives people options they did not have when they were poor.
Arguably the most dramatic change in the freedoms enjoyed by most Chinese has been the gradual erosion of a population registration system that tied people to their places of birth, preventing internal migration or, at its height, even tourism.
China has not formally abandoned the system, known as hukou, and it can still prove a nuisance. But as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have moved from the inland provinces to wealthier coastal cities in search of economic opportunity, authorities in one place after another have found themselves making concessions to this new reality.
Song Daqing, who lives in a single-room home here with his wife and three children, counts himself as a beneficiary of these changes. Born into poverty in Sichuan Province, he worked as a cattle herder, bricklayer and coal miner, earning as little as 60 cents a day before coming to Shanghai in 1998. His early years in this city were marked by frequent mass roundups of migrants by the police, and he was twice held in crowded detention centers before being expelled from the city.
“Now we all have residence permits,” said Mr. Song, who supports his family by selling vegetables. “The police don’t check our paperwork anymore, and even if they found you without a permit, they won’t arrest you, but rather would suggest you get one as soon as possible.”
Reality Trumps Ideology
The relative flexibility the government has shown in allowing this to happen is more a matter of pragmatism than any overt ideological shift, a grudging concession to economic realit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relies on the flow of migrants into cities,” said Wei Wei, the founder of Little Bird, an organization that runs a special phone line to help migrant workers protect their rights. “The country’s growth depends on it.”
Little Bird itself is an example of incremental openness. It is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one of thousands addressing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hat the party once insisted it could handle by itself. The leeway private groups have to influence public policy is still limited. Those that cross unwritten lines into political opposition often are shut down.
But China’s bureaucracy is more contentious than it was under Mao. Policy advocates within the government — including officials representing weak bureaucracies, like those charged with fighting pollution, improving education and broadening women’s rights — often seek popular support to increase their clout.
A recent example involved a revision of a law covering rights for the handicapped, which the government undertook after several organizations banded together in 2004 to advocate change on the issue. The activists also contacted Chinese legislators and provided a report to the official Chinese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The government never publicly acknowledged the citizens’ action, but a revised law incorporating some of their recommendations was enacted earlier this year. “The pressure came from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said Wu Runling, director of the Beijing Huitianyu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enter, one of the groups involved. “You can’t tell me that our appeal and calls for revision of the law had no meaning at all.”
Although a powerful system of censorship remains a fact of life, and journalists are frequently jailed and detained, feisty publications with mass audiences in print and on the Internet report forthrightly about ills in society.
Greater access to information has emboldened people to assert some rights. Homeowners in cities like Shanghai and Chongqing have resisted government development schemes with some succes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petitioners with all kinds of grievances presents the authorities with an informal check on their power.
“After 30 years, everybody knows about democracy and freedom,” said Wang Xiaodong, a researcher at the China Youth Research Center, a wing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ey know that as taxpayers, we support the government, not the opposite.”
Before the Olympics, Beijing demolished a favorite pilgrimage spot for petitioners who flow to the capital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seek redress from perceived injustice.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in a Hong Kong magazine, Phoenix Weekly,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hired thugs to intimidate or kidnap petitioners to prevent them from making their cases. Critics of such abuses say that in an indirect way, the state is acknowledging the power of such protest.
“Human rights has become more than just a theory for the public,” said Jiang Qisheng, a student leader during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and former political prisoner. “In the past they petitioned and complained about injustice, but that wasn’t about defending their rights. They let the higher authorities to decide their rights.
“What they are asking for now is a change in the system, and this reflects a widespread change in attitude,” he said.
Even in the best of times, China’s human rights improvements have been so gradual as to be almost impossible to discern in any month-to-month sense. And in the tense environment before the Olympics, which China fears could invite uncontrollable protests or blemish its international image, the climate has become noticeably more restrictive.
Lawyers have been sternly warned not to represent clients involved in delicate political cases. Tibetans and Uighur Muslims have been subjected to arrests and “re-education” campaigns.
Hu Jia, a Beijing-based political activist who campaigned for years on behalf of AIDS patients and for greater political openness, was arrested late last year and sentenced to three and a half years in prison for “inciting subversion of state power.” Many other dissidents have been warned to stay away from Beijing, or have seen state surveillance and harassment extended to their family members.
The government relies on unwritten laws: political confrontation with the ruling party remains a no-go area, and state stability trumps nascent notions of human rights.
Blogs Subvert Propaganda
Yet even as the police tightened security before the Games, the power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chip away at the official line was still on display. In a poor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south, a teenage girl died under mysterious circumstances, and rumors of police malfeasance and a cover-up spread widely on the Internet, prompting public protests to demand a new investigation.
Local authorities initially tried to suppress news of the protests, which turned violent, and impose an official account of events there. But people wielding video cameras uploaded material to YouTube, and some Chinese journalists disputed official accounts that the riots had been put down peacefully.
One of them was Wu Hanpin, a radio reporter who took pictures of the riot. They showed that the police had fired rubber bullets and teenagers in detention whose bruised foreheads suggested beatings.
“I saw a gap between the official story and the reality, which was mind-blowing, like the presence of the armed police,” Mr. Wu said. “So I put some of these things on the Internet, on my personal blog.” Four days later, after register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visitors, his blog was closed by censors.
“The media has made a huge step forward from the ’80s,” said Sun Jinping, a veteran senior editor at a Beijing newspaper. The riot in Guizhou Province, he said,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for the public to know about in the past.”
A View of the Outside
For other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countries has been just as great. He Weifang, a professor of law at Peking University, said that before the economic reform era began in 1979, the country was much like North Korea, where people were indoctrinated to believe that Chinese were the better off than people anywhere else.
“Today, even the farmers in remote areas have satellite TVs,” Mr. He said. “So whenever they see an election, such as the one held in Pakistan recently, they may wonder why, even though we hav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economic conditions, they can elect their top leaders, and we can’t even vote for the leader of a small county. I think a consciousness of political rights has increased more than anything.”
Even China’s party-run legal system is a fulcrum for experimentation, though in an ambiguous way that highlights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country’s transition.
Judges do not have the power to rule independently in China. Yet the country now has 165,000 registered lawyers, a five-fold increase since 1990, and average people have hired them to press for enforcement of rights inscribed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The courts today sometimes defend property rights and business contracts even when powerful state interests are on the other side.
In criminal law, progress is more grudging. Yan Ruyu, a former Beijing police officer who quit the force and became a lawyer after the violent crackdown on protesters at Tiananmen Square, said such cases remained unpopular with most lawyers because the likelihood of prevailing over the state remains so slim.
“There has been progress, but it’s so slow that sometimes one becomes pessimistic,” he said. “It’s empty talk to speak of having an independent judiciary if the party leads everything.”
On the other hand, Mr. Yan says, party control turns every criminal case into a human rights case. That gives every criminal defense lawyer the chance — and for some of them, the incentive — to inch the system forward.
Tuesday, July 29, 2008
Tuesday, May 20, 2008
Let future Marshall and future Ted figure it out.
馬英九就職演說 Part 2(20-5-08)
馬英九就職演說 Part 3(20-5-08)
兩岸不論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該和解休兵,並在國際組織及活動中相互協助、彼此尊重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本應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而非惡性競爭、虛耗資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華民族智慧之高,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
Monday, May 19, 2008
理解。
刚刚看水木上天涯上不断有人抱怨因为有余震预报而不敢回家睡觉,说终于“有点理解政府不预报地震的理由了,的确容易引起恐慌”。
当然,有没有能力预报是另一件事。如果真的掌握一定情况,而无法做出发报决策,这种心态,没有经历过就不会理解。
大灾难从始至今都充斥着各种责难,不止预警问题受到了强烈的质疑,此后又有提到救援迟缓、救人不力,第一次在天涯(没有存该贴地址,不过这样的言论应该很容易找到)看到有人用极其恶毒的言辞咒骂官兵,指责他们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派飞机派伞兵去震中时,我真的惊呆了,原句子大概是说:“如果主观上真想救人,就是下刀子也能跳下去!”
站在受灾群众的角度看也许是事实,有谭老师这样的人向我们证明生命能放出何等的光华;但是,看看那些兵们的娃娃脸,我真的说不出“就是拿十个兵换一个灾民的命也是值得的”这样的话。
看到一个不熟的学妹,写道她爷爷和爸爸都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当时也是不要命,可是她想起来是又后怕又心疼,她对于“养兵千日,就为了这一日为国捐躯”的论断充满了愤怒。
也许“军人”这个词对于多数人都显得遥远,所以无法切近的想象他们之痛。往往是身在灾区或原籍四川的人,反而跳出来说,四川那里地势有多险要,震后暴雨瓢泼、山体滑坡,直升机如何无法飞行,可军人们还是知不可为而为。不知道那158名被掩埋在泥石流中的兵哥哥的尸体(source:纽约时报158 Relief Workers in China Are Killed by Landslides,原文不明原因已被撤销)有没有终于让咒骂官兵的人住嘴。
后来说到国际援助的事,也是争论得不可开交。且不论“外援”是不是极其无用、是不是三十几国救援队伍在台湾921地震中只抢救出区区四个人,我恰好非常理解四川作为战略基地所不能敞开大门迎天下客的理由,由AOL、NYtimes等中国问题专员的评论看来,他们也很清楚四川有着中国的“核基地”,这种天下一小半人皆知的“秘密”是否足以让中国暂缓国际援助的介入呢?某些网民的回答是:“人命关天的时刻,谁还在乎什么国家安全?!”
对于这样的论调,我无法回应。在国家间利益冲突尚未消失的时代里,地球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平?人的性命的确无法拿来讨价还价,“跟国家利益比起来,个人利益不值一提”也不是我支持的理念,大义与小爱之间的平衡总是那么难拎清。
近日来著名的汉阳小学不倒事件中,拯救了全校小朋友一个不落成功逃生的老师们解释为什么不原地等待救援时说:“我们理解县领导啊,他们还得救埋在下面的人,一时顾不到我们了,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这种理解让人心疼,也许他们没有责任如此“理解县领导”,他们本该安然的等待理所应当的救援。然而,对于四川这个人口近亿的大省,13万解放军能不能及时向每一个需要的人都伸出双手?
成都的“的哥”曾经感动中国,免费为灾区运送救灾物资、抢救灾民,然而很快就人说,一定是出租车公司摊派他们这样做。还有很多人focus了一件件“不容忽视的小事”,如有人倒在街头,没人伸出援手,如给政府一遍遍打电话呼救却无人理会。除了上段提到的救援队伍是不是千手观音的因素以外,我也很同情那些街头匆匆走过、不理会旁人的成都路人。经历一场大难后,虽然还有人讲成都人镇定,乐观,麻将牌是震不倒的,麻油碟也是震不翻的,但是他们真的一切如常吗?见证了生离死别之后,见证了massive shock之后,他们平静的外表下有没有一个需要抒解的心?心理学专家纷纷表示,灾区民众和他们相关的亲属都需要立刻、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是还是有人不以为然,对从灾难边缘脱险的青岛中能队要求推迟中超比赛的行为大加讽刺与鄙视。
大灾之后,有人说重新看到了爱,有人说人性光辉泯灭。这是由于不同的视角,也是由于不同的心态。对于灾难,有人是外放型反应,去哭,去喊,去帮助,去奔忙,有人是自闭型反应,去躲,去藏,去沉默,去逃避。无论哪一种,都应该得到适度的理解,理解人的承受能力,终究有一个限度。
多数人,多数人是承认中国政府在应对此次天灾中有了明显的进步,较以往相比,救援行动更迅速,政策更以人为本,信息更透明;但是认为政府做得不够好、甚至一点都不好的人仍为数不少。针对国内、国际批评,中国政府基本都采取了很快的回应,包括空投伞兵、允许外援介入、公开死亡人数、公布灾区需要,等等,但偌大国家,在这个手忙脚乱的当口,肯定有太多把柄落人口实,即使是远在灾区之外,也有小到广州惠州三中史上最无耻捐款的丑闻,大到红十字基金会能保证多少比例的捐款真正有效利用到灾区人民之手的争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就没有根除过种种恶习。有人说,这些丑恶行为的账也许不该都算在CCP头上,但至少他们有责任改革国内现状。我说,我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未来我相信它终归一天的美好和强大。但这一条道路到底要走多久?我们离开放,民主,法治,言论自由,到底有多远?我想,我们还是需要有耐心。我不盼着中国立时完美,我只盼着中国时时前进。
我也担心,太过激进的言行,反而会引起现今进步方向的倒退。对于1989,看过youtube上的影像资料,看过高校ftp上秘密传播的录像,看过家中保存下来的大量报刊,对于事件前的言论开放程度,我很是惊讶,对比现在的南都、南方周末,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一方面相信国内、国际的舆论压力会监督中国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忧虑过激的行为会导致生物应激性的反应。
对于愤青,往往很不能沉下气去理解这个国家中人民迥异的接受能力。某导演宣称,不能在中国拍太深刻的电影,因为观众看不懂;愤青们(包括很多并不“愤”的人)都大怒,觉得他在侮辱中国人民的智商。然而,我相信很多人的父辈都对《武林外传》毫无兴趣,甚至有着地域差距的观众群也会对《武》或者大爱或者持之以鼻;对于港台闹剧日剧韩剧的审美差异就更加明显;对于台湾议会推推搡搡脱鞋丢人的“娱乐式”政治,有多少人笑话其为小丑跳梁?我不觉得当下这个中国已经全民准备好了拥抱民主,即使对于最积极亢进的那一批人而言,我也斗胆断言他们未必真的理解民主内涵,只是沉醉于这个动听的迷梦。
这篇文章,我尽量提供援引的source,以免我的解读影响了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可惜还有太多“惊为天人”的言论,我在惊诧之后并没有马上记录在案,现在也无法提供给大家看看这天下滑之大稽的人无处不在。我最近看到的一个“惊爆评论”是揭秘武警在灾情72小时内无行动的内幕(这句所指就并不确实),说是PLA早就有意起义反抗当今领导层,而总理的“你们看着办”更是惹恼了各员大将,不出一月PLA就会倒戈反共。这样的“揭秘”真是解了我这全国哀悼三日无娱乐新闻可看的渴,可即使这样的论调也有人认可有人当真,把这“大揭秘”当真的人写的博客,也还是有人当真。
即使如此,我还是应该理解。理解。对于一些人而言,言论自由,在他们看来就是如此,不仅可以公开事实,也可以造谣生非。在他们的世界里,人人都该对他负责任,偏偏他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任。
至于,民主是不是一剂万能药,美国的言论自由是如何被用来随意解读以保障国家利益,我无力深谈。无论如何,我相信对于中国而言,民主改革是一条漫长的必由之路,虽然这之前之后都仍然会有痛苦。
至于,独立思考是不是就是网特脑残,我没有兴趣。我只在乎人们是不是能渐渐彼此理解,在一个正义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不盲信,不盲从,不信谣,不传谣。
文章是昨天写了开头,不想发表了。后来醒悟,就胡言乱语了,又如何呢?写得毫无章法,毫无逻辑,也请大家理解。
理解。
Thursday, May 15, 2008
渐渐。
病痛渐渐减轻
考试渐渐结束
家,渐渐,变得切近
“做人不能太纽约时报?”
西媒终于对中国well-educated人群失去了信心:前段时间保卫火炬,他们就大摇起头,怎么会是些高知在为“毫无民主”的“极权政府”东奔西走;这会儿汶川地震,他们再次抚膺长叹,怎么大学毕业了还信蛤蟆搬家地震云?
也许多数吵得正欢的中国大学生愤青s对纽约时报的时评是看不到的,估计看到了也不会当回事,因为“西方媒体”自anti-CNN狂潮之后已经被搞臭了,这会儿骂大学生们迷信?大不了再建个anti-NYTimes,喊句“做人不能太纽约时报”。
唐山旧事重提,根本不令人意外;但是看到所谓中国排名前两名的高校的理工科学生还在为了“蛤蟆”的事儿纠缠不休,我多少有点崩溃。但我不敢太多回复,更不想极力驳斥。是不是我现在其实在这些人眼中已经变成了极端不正义?
我承认自己人格有些分裂,一方面,极端渴望理解和包容中国现在社会的形态和问题,另一方面,还做不到容忍和接受这些形态的极度扭曲与问题的极度恶化。
Wednesday, May 14, 2008
证据。
或,这个emotional的时刻,要求人理性,是太残忍了些。也许发泄,是一种生存方式。
发现两丛丁香,对于我,是意义非凡的喜悦。
Monday, May 12, 2008
预报。
今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气候、地质考验,相应的,我可以想象一系列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也经历了一场严峻考验。
尤其是在当下,在民众十分相信“科技的力量”的当下,灾害的可预报性可能已经被高估。因此,灾后的阵痛转嫁为对“失职者”的抨击,恐怕难以避免。CCTV的“逼问”,民间流传的“黑幕”,在每一次灾情之后,都会似曾相识的重演。
事 实上,最尴尬事,并非“全然无知”,更不可能是“全知全晓”,而是“一知半解”。有灾没报,一定会被迁怒;而错报灾情,一样会带来抽象的民心恐慌和实际的 经济损失,可能民众们事后就遗忘了,但预报人员不会忘记自己承受的压力。“准确预警”这件事,现在恐怕还停留在一个模糊的概率,从预测到播报,这个决定永 远是最难逾越的阻障。预报“降水概率是百分之几”这种让民众自己去决定要不要带伞的方式,绝对无法推广到“地震概率是百分之几”,前者不过是笑谈,后者就 是拿人命当儿戏。
解决这种矛盾的唯一途径,恐怕只有通过提高预报准确度的方式,只有从原理、技术、设备、人员各个方面都有了切实的提升,才可能停止“一知半解”的尴尬。
但是,人类究竟能有多了解自然界?真的有这样一天,我们能够达到全知吗?对此我并不报积极乐观的态度。
我只知道,在这样一天到来之前,灾情预报工作者必须忍受着来自管理层的压力和民间的指责,而不可能奢望得到宽容与谅解。
Thursday, May 8, 2008
意义。
非常羞惭。这一系列的获得都如此不真实。
最初就一直生活在没底和渴望之间。
如今我得到的已经超越了我以为能够得到的。
虽然只是1k。
但是谁能够懂得它之于我的意义?
尤其是在这么多年以后。
尤其是在这么多年以前。
谢谢陪我走过这么多年并陪我走向未来的人。
Tuesday, May 6, 2008
游园惊梦。
壹佰壹拾岁,之于人,可谓长寿;之于一座学府,尚且壮年。
梦回燕园,每每并非极度喜乐,而是莫可名状的众多情愫,纠结一团;醒来不由喟叹:又怀旧了么?是为“惊梦”。
一情一景,一石一木,不仅在梦中,就连白日也会突然忆起:譬如,路过似曾相识的一树花开,就不禁懊悔,当初为什么不细细认一认、记一记那园中标了名牌的珍株奇植?这园子里,类似的难得事物,实在太多了,倘若得到十之一分的知识,恐怕也能以博闻强识而笑傲一生!
说到感情的复杂,恐怕每个PKUer都难免如此。越是恃才傲物,越是青年才俊,就难免越习惯于批判指点,批驳抱怨;但是儿不觉母丑,真较真起来,又恨不得劝人知道PKU一切都是好的。
二十来岁年纪,说是最美的时光,恐不为过。把最好的时光都留在这园子里了,也难免不教人留恋。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丑陋,所有的甜蜜,所有的苦涩,所有的辉煌,所有的黯淡,事后想起,才明白这一生一次的体验,永不重来,永难释怀。
送01级学长学姐毕业时,我以为自己的心被掏空了一半。那时我哀伤的说,你们走了,我怎么办;当我有迷惑有疑问,我该去问谁呢?谁向你们一样,宠爱和关怀着我?你们是否再回头,已记不起幼稚天真的我们,在走入南门时自以为是的笑脸?
送02级师兄师姐离校时,我以为前一年只是矫揉造作,如今的自己成了最年迈的本科生,再也没有人站在自己身前,可以给我指导和守护。那时我哀伤的说,请记得有空常回来看看,我请你吃学三鸡腿饭。
直到自己真的接到绝情的通知说xx日前必须走人,我才知道,离开,是这样子的。再也没有一间小小的寝室,真正属于我,可以躲在里面看书写字,装宅发呆;再也没有一张永远记不清密码的饭卡,可以用来买一份难吃的值得愤怒的菠萝鸡块。
这时才明白,不舍得学长学姐们走,是因为你们的离去,使我在燕园的开始与成长,失去了见证;也让我预见到有一天的自己,注定也要把整整四年收拾成一只小小的行李箱。
最初的梦想,大多数都在四年中干涸。毕业时,有太多的惶恐和不确定,但唯一确定的是,如果一切重新来过,我知道自己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如宿命一样把PKU刻进了我的人生,我的血脉。
未名湖中的涟漪,博雅塔下的数声,燕园路上的树影,燕南园里的鸟鸣,这些如画美景都抵不过最后一幕的回忆:作为最后一个离开37楼625的人,我回身看看夏风吹起的水蓝色窗帘,看看空空如也的床铺,看看一地狼藉的物什,对这破败的一幕有种骤然放松之后的惋惜。
不知还有谁像我一样,在满地狼藉中拍下如此猥琐的照片,每次看到都不知该哭该笑。当下的自己坐在天翻地覆的寝室里,觉得恍若隔世。
临走时,十分矫情的管好房门,锁紧门锁,仿佛留在身后的一切,再看一眼就会舍不得离去。
再过几个月,必定会重演物是人非的相同一幕。这几日,看到此时大四的孩子开始争先恐后的发酸,只在心里暗想,真正的隐隐心痛,是无力书写的;就趁这心痛开始前,快多多做作一会儿吧。:)
五月四日。几乎没有一年我曾留在燕园,给她庆贺生日,说起来这四年里正巧没有踩到大整,逢五逢十的大庆终于还是没有我的份。03年,哈三中捌拾年校庆,我也一样没有赶回去,后来听说孔庆东在千八百人的大课堂上忍不住侃起自己返校贺寿的经历,言语间竟不禁潸然泪下。于是想到,如果今年五四,我也能重又走在讲堂前,望着碧空下的母校,想必也会恍然而泣吧。
北京大学壹佰壹拾岁生日快乐。
Sunday, May 4, 2008
搭错线的大脑。
刚才突然想起了在中学时,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在黑板的一边抄写当日的课程表。
其实,过程是这样的:
我翻Oxford Handbook时看见一个词,PE。
想起初中班任是英文老师,所以从初二开始就要求我用英文写课程表。
体育课,不写做Sports之类的,而写做PE,也是他告诉的。
反倒是高中,就只写中文课表。
很巧,最近在校内网上,有个学妹给我发信(我先前是不认识她的)。
才知道她跟我同一初中,晚三届,同一个班任,所以听了太多我的好话。
高中也考进了我的高中。
她妈妈在这所高中任教,以前常常拿校报回去给她看,而我曾是这份校报的主编。
而她后来也做了一任校报编辑。
她跟我提起初中班任的事,说他从美国回去了,重新在家乡发展。
最后一次见班任是高考结束以后。
我去市教委交一个什么表,偶然遇见三年没有联络的老同学J。
J很好心的告诉打算组织初中同学聚会,问我是否也参加。
于是我就去了,后来才知道其实他们是时常一起玩的,只是没有我而已。
自从我一个人考入被认为全省最好的学校,而他们一批人考入被认为全省第二的学校以后,就渐渐疏离了。
就是那次,三年后重逢,去唱K,见到了班任。
班任对我还是一贯的看重,让我突然有了很深的受宠若惊之感,只是初中时都习以为常了。
才知道他有到美国当华文教师的计划。
没有很深的聊天,我几乎是匆匆离席,因为晚上要赶去老家的火车。
后来就再没见过。
阴差阳错的知道我来了美国,而他离开美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高中三年其实回过学校一次,还是Alvin怂恿我,没见到班任,只见到了Alvin的班任王老师。
王老师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人。
说起来高二的时候,王老师还叫他的两个学生来,送给我新年贺卡和礼物,邀请我回去给毕业生做报告。
但是当时由于时间很紧,并没能成行。
再后来,就只有极偶尔路过的时候心想这是我的初中;或者听说我的照片还是摆在光荣榜里。
那个诡异的大楼越来越旧,但我还是记得曾经在楼顶的领操台上领了三年间操的事,还是记得每个班级一个信箱的事,还是记得楼侧面是一细条落地窗的事,记得语文教研组里有一红一绿两个脸盆的事。
至今,最后一次路过那幢楼,去看了看光荣榜,我的照片已经不在了。不过学校招生广告里还是会提起小何,Alvin,我,考入北清这样的光荣历史。
回忆据说是老年人的专利,于是我还是打住吧。
Wednesday, April 30, 2008
我觉得好听的故事。
标 题: 道听途说的作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29 22:08:44 2008)
周末跟老J聊天,老J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因为我当时已经离睡死过去只有一步之遥了,还要集中精力跟他辩论,于是也没完全听真切,事后也没时间去google和wiki之类的地方double check历史事实,先记下来再说吧。
话说20多年前,美国发生了一起老黑枪杀老白警察的事件。具体是怎么回事大家可以去自己考证,警察被打死了,老黑被抓起来了,挺简单一事。可是对美国的种族问题特别不满的一些欧洲愤青就high了。他们开始到处集会、游行、喊口号,要求把这位战斗在反种族歧视第一线的老黑英雄,从监狱里给free出来 。这事闹得挺大,好长一段时间,大家跟过节似的在遥远的土地上喊free xxx, free xxx,跟咱们af同学前几天喊得free toilet paper一样铿锵有力。世界上有25个城市把老黑同学封为"荣誉市民",为自由民主奋斗一向最为先锋的巴黎市还将一条大路用他的名字命名。各种象征和平 平等民主自由高尚纯洁善良美好的诸多奖项被争相颁发给他。此老黑原先有做广播的经历,到了90年代还被公共广播电台邀请做广播联播、写专栏稿子,另外出版 了好几本。哦对了还有一部以他这个case为原型的电影。
当然美国的愤青也没少折腾,有一次一拨人在加州某大学集会,大家都穿着写着free xxx的文化衫,很有感情和激情地折腾,打内心里相信自己是在为人类的进步尽着微薄而绝对必要的努力。其中有一个小帅哥,集会完了去加油站加油,加油站有个女的,看见他穿着free xxx的衣服,就问了问这是怎么回事,在哪集会阿,多少人阿之类的问题。问完了,这个女的对他说,你真的相信这个黑人是被冤枉的么、你真相信他是一个反种族歧视的英雄而不是一个杀人犯? 小帅哥毫不迟疑地回答: 那可不是咋地? 这个女的说,我对这件事的背景了解得可清楚了,你想不想知道真相呢? 小帅哥想了想说: 不用了叭,我就知道现在这些觉得挺好停够的了。这个女的显得非常伤心失望,她最后对他说:其实,你真的应该把真相搞清楚了再说话,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在一个加油站之类的地方撞见那个被杀死的白人警察的遗孀阿!
我和老J对于时事的讨论在这个故事之后就握手言和了。
--
※ 修改:·zeze 於 Apr 29 22:47:20 2008 修改本文·[FROM: 151.204.]
#Elysia:其实也说不定哪天我也会淹没在人潮里。但愿我不会。
Monday, April 28, 2008
国标水煮鱼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家庭都是母亲下厨,但小孩子却说父亲做饭更好吃。
因为日复一日的家常菜,总会有一个较低的中数;而偶尔烧菜的人,往往只烧自己的拿手绝活。
言归正传,说道日渐成精的Vic,他有几道小菜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然而不止于此,他还是家中的海鲜大厨,海鲜烧得绝对一流。
最近,V大厨迷上了一个名词:“水煮鱼国家标准”。
继“国标馒头”之后出现的“国标水煮鱼”之争,在众人看中无非笑谈,可是V大厨却从简短的新闻内容中总结提炼出了正宗水煮鱼的烹制诀窍,可见偷艺无处不在,人才无可抵挡。
昨天V大厨实践了一把国标鱼,鱼片上桌时,满屋香气。
V大厨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不断检讨用了不够合意的炒料,口感太咸,容器太小,等等,提出了n条建设性修改方案。
可是我是一个完全不争气的人,埋头痛吃,连好看的电视节目都被我冷落了……
平时吃一小碗饭的我,为了吃国标鱼而吃了两碗饭……
Vic在一旁极尽诧异的注视着……
刚才又把昨晚的油热了下,水煮了牛肉片。啧啧。
突然决心以后冰箱里存一盒水煮鱼老油,一盒卤肉老汤,一盒鲜味高汤——也许未来响彻北美大陆的中餐美食帝国就从这三盒老汤中发迹了!!!
Sunday, April 27, 2008
香。
我的居住环境可以乱乱的,但决不能有怪味。
洗完盘子洗完衣服,都会闻闻,是清香、无异味,才算洗完。所以洗碗剂都是精选的花香punch系。
我清晰的记得,年少时的好朋友,拥抱我时身上的味道。我还记得第一次发现两个互相不熟悉的人身上有相似味道时我的诧异之感。
严重的时候,我甚至能够嗅出离自己特别近的好朋友在不同情绪下不同的味道。(不过这样说,一定有人不信,认为我在胡扯。)
所以,第一次发现Vic在决定一件衣服要不要清洗的时候,会拿起衣服嗅嗅时,是很开心的:那种心情,可能跟Monica希望找到Richard有什么强迫症是一样的心情。
正因为他也有这样的怪癖,才会跟我一起兴高采烈的买粘在衣柜里的香贴,一起挑选青苹味或者肉桂味的sented candle,甚至买candle warmer这种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tool。
前几天,贪便宜买了Vaseline Healthy Hand & Nail Conditioning Lotion。其实膏体稀稀的,不似我习惯用的那种黏稠护手霜,要用力搓热才能推开。可是这管粉粉的hand lotion是淡淡的玫瑰花味,一下子让我欢喜起来。再加上是为了夏天用而买的,所以这样轻薄、延展性佳的lotion其实要比cream合用,也算是误打误撞吧。
而一起买的露得清的Alcohol-Free Toner,也是花香味,很合我心意,只是我的皮肤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敏感,连被人称道适合敏感皮肤的alcohol-free,也还是刺激得点点泛红——只是这香味,让我舍不得罢用,还是再用几天,给它个机会吧。想必春天过去,气候温润起来,皮肤也不会这么敏感了。
之所以想起说这些琐事,其实是因为今天天气尤其的好,所以和Vic出门遛跶,逛到A&F,还是忍不住一头钻进去。想起有一次跟Lili聊起A&F家,异口同声的称赞它家衣服上带有的香味特别好闻。今天忍不住把店里的各种香挨个试了一遍,企图找到那种让人历久难忘的香。
试了A&F著名的女香Perfume 8,很性感,但过于妖冶,对于我这种习惯CK系的人,是很想掩面而逃的。Classic味道平淡,还有一款女香名字忘记了,非常非常适合春天,是一大片桃花儿的味道。
Vic闻了Colong 41,马上大爱。十分猥琐的表示了想据为己有的迫切心情。我劝他先把那一小支Echo用得差不多了再换新欢(写到这里,插播一段,内容无关但内涵神似的事件:因为天气很好,我就很想去吃Creamery,不过细想了下又作罢,Vic问何故,我答家里还有半桶冰淇淋,如果去买Creamery,就好像家里摆了个老婆还要出外偷腥,心下guilty。Vic大囧。。。),他十分心有不甘。
最后一支闻得是男香Fierce,Vic闻了,旗帜鲜明的表示不喜欢,因为前味很重。我嗅了嗅,说,啊,这就是他们用来喷衣服的香!Vic不置可否。
很巧的是,走到临门的展台,我们鬼使神差的走过去左看右看,竟然发现了工作人员落在展台上的Room Spray!可惜是Not For Sale,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清清楚楚的看到了上面那一行标签:
Fierce!我顿时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果然被我找对了!A&F衣袖上的暗香,就是冲淡版的Fierce!
回到家里,把试香纸拿出来闻了闻,发现Fierce的后味果然是让我们魂牵梦绕的那种香气。
PS:于是我们决定,改日买来41喷小蘑菇,买来Fierce兑水喷大衣柜。
PPS:提醒某人别忘了告诉某某和某某某我们给他们的组合起了新名儿!
Thursday, April 24, 2008
你还是这样笑靥如花。
Monday, April 21, 2008
虽然不想谈政治
link: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ChinaNews/31402016.html
给出mitbbs的link是因为这个页面上既有视频又有汉语翻译
演讲是用法文进行的
一句也听不懂= =
但能感受到他的语音很不错 演讲技巧也很棒
我一直听到视频C的结尾(别说我无聊= =)
听到大家跟着他振臂高呼的地方
很感动
贴汉语翻译(感觉应该与他现场的演讲有些微出入,比如最后喊的口号):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中法朋友们,你们好!
我想首先感谢巴黎人民和巴黎市警察局给了我们今天这次机会让我们聚集于此。这是罕见的一次,也是欧洲和法国历史上最大的华人集会。
我想代表从别的城市,乘坐大巴、火车和汽车,从几百公里以外自费赶来的朋友们说几句话。很多朋友没有能与我们相聚于此,但是我想替他们表达他们与我们一样的对中国、对法国、对法国人民,以及对中法友谊的关注。
在这次对中国的妖魔化的扭曲报道事件中,我们,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我们感觉很痛,我们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但是我们不怪法国人民,因为造成这样结果的责任人不是你们,而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职业煽动家。
像所有行业一样,记者和媒体有自己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媒体要求公正,客观,对所报道内容的核实,以及评论的适中。无论如何,也不能诽谤和诬蔑,没有证据地责难,扭曲事实。
在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报道中,一些记者超出了他们原本的报道角色,完全变成了自认为拥有绝对真理的批判家,甚至把事件可笑地简单化。一个弱小而善良的受害者和一个巨大而残忍的暴徒。他们的角色从一开始就这样人为地被分配好了。
然后,记者们找寻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证明这两个角色。比如说,选择性的阐述历史,认为中国的革命对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侵略”,而故意不说95%受煎熬的藏人的黑暗的政教合一,把尼泊尔的警察当成是中国警察,用几十年前的照片来说今天的事情,传播根本没有验证的信息,比如根本没有可信度的所谓死亡人数,以及选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口述。
那些外国游客的描述,和他们拍到的视频让我们看到暴徒对无故路人进行令人发指的暴力,没有一个媒体说这是对无辜者的施暴。更有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制造并强迫人们接受一个根本没有任何可信和公正证据的“血腥镇压”的假设。
媒体很少邀请中国人在节目中阐述他们的观点,即使有也是把他放在被告的位置上,而另一方的则是在数量上几倍于他的“法官”。是,你可以批评中国政府在一段时间里不允许记者入藏,但是不能捏造不知道的事情。
这种处理西藏暴乱信息的方式,是一种媒体暴力,一种意识形态的欺骗行为,一种话语权的霸权,一种扭曲事实的宣传,一种无耻的欺骗。
首先受害者是法国人民,他们是多么的具有怜悯心和博爱,他们相信媒体,可不幸的是,他们被操纵和欺骗了。
西方的信息模式本来还是人们的一种效仿模式,它现在不再是了。没有人有权力操纵大众舆论,不能在中国,也不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这是在所谓言论自由模式中的另一种压制言论自由的方式。
还有一些作为法国精英的政客的思维惰性,让我们无比震惊。
所谓人权,对某些人来说是圣战的号角,和一切有政治目的不负责任的煽动的盾牌,比如说对于罗伯特·梅纳尔(“无疆界记者”组织主席)。为什么此人在官塔那摩监狱里的酷刑不断重复,在伊拉克人被美军士兵侮辱的时候消失了? 这是不是一种选择性的失明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止了对“无疆界记者”的支持,在一份公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解释说,无疆界记者多次在无客观所言地报道某些国家的过程中丧失了记者职业道德。
为什么呢?
从互联网上,同时也是我们的罗伯特先生承认的信息中,我们了解到“无疆界记者”的财政支持是源于一些与美国中央情报关系密切的组织。
我们,海外的中国学生,我们很心痛,我们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但是我们并不怨恨法国人。
我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经验与信息交换的桥梁,我们也是这场文化、思想,尤其是政治冲突最先的受害者。
在国内的中国人非常相信我们这些留学生对国外的见解。他们对于国外的认识和印象取决于这个留学生群体的感觉。
面对捏造或者说传递虚假消息的西方媒体的指责,我们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开始反击,在互联网上辩论并呼唤报道的真实性。我们都注意到,被某些媒体 “喂饱了” 的有些法国人对于中国有着很深的偏见。
在抵制奥运,抵制中国,所谓自由西藏的叫喊声中,中国人民对西方世界的审视和不信任正在增长。中国政府的努力还远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说它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和说它是世界上最差的同样可笑。但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些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从我们年幼时起,我们就一直生活在中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自由度不断开放的环境中。
我们很惊讶,在这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时刻,在这个我们生活比以前更好的时候,国外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想把我们从所谓的“世界上最大的独裁”中“拯救”出来!我想问,你们以前在哪儿?我们这些在西方求学的中国人,我们对未来充满了自信。的确,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我们,我们中国人,更是对这些进步的实现有着前所未有的信心。
中国有另一种文化,另一种历史,另一个体积。社会学不是一种像数学精确的科学。在这方面,要成为一种 “普遍的典范” 有太多的变数。
来中国吧!来看看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中国,一个很多西方媒体不会展现给你们的中国,来西藏吧!用你们的眼睛来见证那个所谓的“文化灭绝”,是否这种灭绝真的存在,是否藏语正在“消失”,那些喇嘛们是不是可以自由的信仰他们的宗教,西藏人是不是比在达赖的神权统治下过得更好!和那些上了年纪的西藏人聊聊,谈谈他们永远无法忘记的“佛教天堂”。我们需要直接的交流,更多的知识交换,我们会继续对此作出贡献!
我们中国留学生支持奥运,支持奥运在中国举行,这个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有资格承办奥运会。
奥运是属于谁的?奥运是属于您的,属于我的,属于我们的,属于我们大家,属于全世界的人民。这不是一场政治游戏。亲爱的政客们,反对中国的那些政治势力的走卒们,请停止你们对于奥运的污染。
中国作为东道主国家,想为全世界人民送上一份最好的礼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呕心沥血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天。他们正敞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国的人们。
当奥运圣火在世界各地传递的时候,所传达的是同一条信息,那就是欢迎你们的到来,中国人民期待和你们一起庆祝这个充满人性关爱的盛会。
当有些媒体提到,这次圣火传递失败是给中国的一记耳光。当代表着爱与和平的圣火,受到一些专门抗议者的侮辱行径时,我认为这确实是一记耳光,但不是给中国的,而是给中国人民的,给法国人民的,给全世界所有热爱奥运的人民的。
很多法国人似乎对中国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对中国的无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你们可以直接和我们沟通,通过我们,热爱并希望巩固中法友谊的桥梁,来进一步了解中国。
中国和她的文化注定了我们爱好和平的本质。自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国从此结束了原来分裂的状态,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我们便属于一个大家庭。
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的高度。这会令人担忧?但是文化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当你们在中国饭店使用筷子的时候,中国文化正向你们充分地展开它的怀抱。
妖魔化中国只会让中国人愈发远离西方世界,只会加剧人民间的距离。
请让我们好好沟通!
我们想给你们其他一个信息。我们中国留学生,非常诚恳地希望中法人民之间不要有敌对情绪,因为不管怎样这都是不理性的,也是没用的。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我们,希望成为这两国人民的一座桥梁,一个信息沟通点。我们向你们诉说的是中国人民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我们同时也会传达法国人民对中国善意的关注。请相信我,这座桥,将会前所未有的坚固,特别是在这种极度令人遗憾的现状下。
我亲爱的法国朋友们,我们热烈欢迎你们所有人的到来,甚至那些想“在北京制造混乱”(一个欧洲议会议员的言论)的人。我们将会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好的保险公司,为他们提供一种包括所有民事责任的保险。
让我们北京见吧,亲爱的朋友们!
谢谢,非常感谢!
Saturday, April 19, 2008
不吐不快
而我的抗困扰能力的阈值不算很高
但至少也不算太低
但这件事情我一忍再忍
终于忍到了我可以不直接向源头抗议却绝不能再自我压抑的程度
所以我至少必须把这件是半明半白的写下来
才不至于explode->die
按理说愤青也没有什么错
不过对我而言要看你愤到什么程度
如果你天天散播明明很有争议很有偏见的文字
我绝对会感到十分头疼
我说过
别拿冷静当理智
尤其是这种自我标榜到了没完没了的地步
我就真的很想做些伤感情的事
愤青究竟有什么意义价值
他能给祖国的改良带来什么贡献
正贡献还是负贡献
批判别人滥用民族主义乱扣帽子
就能保证你形而上言论的正义性吗
传说中爱国小将都被洗脑了
可是我觉得你是不是青春期的心理叛逆过程还没有结束啊
这个国家里值得批评的应该改进的方面数不胜数
但是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国家他还算什么
这个世界越来越平
但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立却愈演愈烈
如果你盲目的树立了四海为家的理念
我怀疑你比自己瞧不起的脑残儿更加幼稚
Thursday, April 17, 2008
Wish List
1.Lenovo X300
只是说笑而已。。。就像可以把X300换成MacBook Air。。。不是当真的。。。只是期待一个新本而已。说真话T和X比起来还是喜欢T吧,如果能雇个小工给我扛包肯定就不用抉择了。
2.高腰裙
自从看过法国网络时尚女那一套图之后就觉得高腰裙真是精华啊,特别雍容典雅,像我这样很难买到合身衬衫和正装的人只有期待用高腰裙来假扮淑女了。品牌不重要(大牌的也太贵鸟><),重要的是质地!质地!
3.蝴蝶结小凉鞋
有时候觉得蝴蝶结是不是太HelloKitty了?可是没有一双真是不甘心哪。想到去年夏天十分迷恋的那双KissCat,红白点+蝴蝶结,真是口水横流。不管有没有蝴蝶结,小凉鞋肯定是要买啦。再不济也要买双凉拖回来趿拉呀。。。= =
4.兰蔻粉水
上次在某某某家里偷偷用了两滴粉水,那种淡淡的玫瑰花香真是好喜欢。话说一直没有找到合用的toner,含有酒精的实在很伤我的皮肤。可惜兰蔻是八百年不打折的主,我还是先实际一些买瓶Alcohol-free的露得清,顺便在多了解一下各种传说中的花水。。。
5.茶树油
众人膜拜的TBS tea tree oil。。。真的能阻止痘痘生成吗?虽然我不是爱出痘的油皮,不过[以下省略讨打文三百字……@.@]很想买一个回来玩玩呢。无论是精油还是stick,都不贵呢~
6.小蜜蜂护手霜
现在急需护手霜一管!写完这篇日志就去做功课,晚上就要搞定,没有护手霜的日子实在没法活,尤其是我是这样一个勤奋的小姑娘[以下省略自恋文八百字……= =],不用hand cream手就要完蛋鸟= =不过burt‘s bees的味道我不喜欢耶。。。哪里有价格公道疗效一流的可爱护手霜。。。[远目中。。。]
先写到这儿吧,我要去了解护手霜的世界了,另外刚才一个白痴给我打电话说要喝可乐。。。记下一笔。。。下次我也打电话给白痴说我要吃creamery。。。hinhin。。。
想起来一个写一个
6.Kiehl’s Lip Balm #1
7.深色tote
8.靴子或者冬鞋
9.CityBlock SPF25
怎么越写越多哈=。=
Monday, April 14, 2008
随便转一个实习总结贴
标 题: 文科生,无实习,有gap ,拖家带口的找工总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2 01:03:38 2008)
link
首先要感谢此版很多前人经验的对我的帮助。有感于这个版面的理科生招工的经验很多,但是文科生的经验较少,所以总结一下自己的找工作经历,希望对后来的朋友有所帮助。我从今年1月29日正式开始找工作到今天4月11日,正式接受工作70多天时间,我总共面试了21家公司,ONSITE了9家,自己不满意的拒了4家,LG不满意的剧了4家,现在这个工作,是我前几个OFFER中薪水给的最低的的一个,但是却是我和我家人最满意的一个工作。MY VISA STATUS:H4。我现在是做QUALITY IMPROVEMENT MANAGER,以前找的几家是BUSINESS CONSULTANT OR STORE MANAGER。我在FL 的一个小地方。现在找的是 NON-PROFIT的机构,没有VISA的限制,虽然薪水低一点,可是工作压力小,比较便于我的生活。
许多人找工作的时候也许都会考虑很多工作以外的因素,比如家庭,孩子。我在2月份拿到第三个OFFER的时候才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我找了自己根本去不了得公司,这是我对自己和对公司彼此财力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浪费。3月,我开始在LOCAL找合适的工作,因为自己相当的挑剔,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机会,现在觉得一个好的态度真的非常重要。
现在的这份工作也是在CRC的网站上贴出来的,工作的性质和我前面的工作方向完全不同。我仔细看了工作的要求,觉得是自己愿意做的东西,准备了一个PRESENTAION,(完全是照着他们的要求来的)4轮面试完,当场写一份REPORT(考分析能力和打字速度),然后就给OFFER了。
我的背景:国内两年中学语文教师,来美4年无任何工作经验,读MBA 1年半,本来计划今年年底拿个FINANCE的CERTIFICATE,但是看今年的就业形势决定不在这个行业上浪费生命了,拿了个MANAGEMENT 的MASTER DEGREE,就走人了。
1 CRC(Career Resource Center)真的很重要。我的RESUME,COVER LETTER,以及FOLLOW UP 全部由他们帮我UPDATE了一遍又一遍,我真的是非常感谢他们。还有他们组织的MOCK INTERVIEW,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MOCK INTERVIEW的时候会象正式的INTERVIEW一样对待。我是很认真的,提早到,穿正式西服,带上自己的RESUME,以及BUSINESS CARD。我惊奇的发现MOCK INTERVIEW 是个很好的NETWORK 的场所,因为别人的漫不经心,更加可以是你脱颖而出。我总共参加了三次MOCK INTERVIEW,三家我本来根本没有要申请的公司HR,都先后给了我OFFER,我一直很感动于CH2M公司的HR对我的鼓励,她在MOCK INTERVIEW完了以后和我说,我看到你的时候就知道你是我们公司需要的员工,因为我发现你可以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对待,我知道你有些紧张,你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因为你所已经拥有的素质,你已经找到了打开工作大门的钥匙,然后就双手递给我一个他们公司的钥匙型纪念品,希望它能帮我找到自己如意的工作。
2 GPA 很重要,对于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文科生更重要。CRC 教育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已经来不及向上就要学会四舍五入,或者学会突出自己的专业课程,再不行至少要学会狡辩。
3 HOMEWORK很重要。DO YOUR HOMEWORK BEFORE PRE-NIGHT!
PRE-NIGHT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展示你自己的时候,我在这之前读很多关于这家公司的资料,信息--网上都可以查到 YAHOO FINANCE,GOOGLE,VAULT都可以。看VAULT感觉就和做弊一样,你知道他们大概的问题,你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如何,你都可以知道。但是你不知道是如何让别人知道你知道。所以你要组织自己的语言,你要让HR的人对你印象深刻,你要学会问聪明的问题,你要抢先回答大家都会的问题,你要答对别人都不会的问题。SO,DIG AS DEEP AS YOU COULD!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记住你的名字,记得给别人你的名片。不要抓一堆纪念品,而忘记要HR的名片,如果他们没有带,请他们给你写下联系方式。总之,要让HR的人记得你的名字,要让他们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亲爱的,只有我才是你唯一正确的选择。
4 NETWORK 很重要。尤其是在工作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也许从来没有人提醒过你,那么现在请允许我这样告诉你,参加每个学校组织的JOB FAIR,哪怕你才刚刚入学。HIRE PROCESS 其实是这样的,HR的人来学校,看看有没有他们公司想要的好孩子,然后把这些他们认为的好孩子再介绍给公司的用人部门,说:看我给你找了个好孩子,你要不要试一下。然后这个部门如果确实要召人,很快就一拍即合。如果不要,他们会KEEP IN TOUCH。所以,不要怀疑他们的人还记得你,如果你还在读书,每次JOB FAIR的时候都去和你喜欢的公司的HR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你有多喜欢他们,你现在学习的什么课程你觉得以后会对他们的公司有贡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你有些什么新想法。然后2星期一次E-MAIL CONTACT。AND THAT'S IT.
5 GAP 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看你如何解释。告诉他们你为社区做出了贡献,告诉他们
你为教堂奉献了时间,告诉他们我没有工作可是我从来也没有闲着--我做义工去了。
6 INTERVIEW 很重要。
永远记得INTERVIEW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他们问你问题时,要准确,迅速的回答他们,记得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我是一个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能于任何同事友好相处,同时又可以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或拯救公司于水火或于敢于危害公司的不良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具体问题请参考网络常见面试问题书籍若干。强烈建议有针对性GOOGLE。
6。1 关于WEAKNESS的问题
以前看到有人故意把自己的强项说成弱项,关于这个问题,我问过他们HR的人专业看法,他们大多觉得这样的回答,没有说明问题,或者觉得你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一个对国际学生来说比较安全的回答是:MY ENGLISH IS NOT 100% FLUENT, BUT AT LEAST I AM IMPROVING
6。2 适当的关心面试者,积一下人品。
清早的面试问他们昨天来的还是今天一早开车过来的,泊车容易吗,早饭吃过吗?中午问:累不累,想休息一下吗?想去吃午饭吗?没关系,我可以等你的。最后1-2个面试的:我知道你累了一天了,我会尽量问些简短的问题,让你可以准时回家的。一般来说,后面的面试都会在很好的气氛中展开了。
6。3 INTERVIEW 到了你提问的时候,多问与工作本身相关的问题,看这个工作是否是你喜欢的。这就是我说的双向选择。我面试的公司多了难免有自己不是很喜欢的,只是想锻炼一下口语的公司,这种情况的面试,我往往会提很多问题,包括HR给我的问题,我问他们答案是什么,为什么觉得我的答案有问题,好又是好在那里,如果他们请回答, 他们的答案又是什么。很有趣的是有些HR 真的会告诉你答案,以及你应该如何提高,还有一个超级NICE的HR甚至E-MAIL了一份她的面试报告和评语给我,我真的非常感谢这些面试我的工作人员。
7 FOLLOW UP 很重要。THANK FOR THE INTERVIEW 的NOTE,必须在24小时内发出。告诉他们你有多喜欢今天的面试,有多么喜欢能有机会在这家公司工作。而你的能力又是多么的突出,你是多么的希望是他们的唯一。一般的公司我只是E-MAIL,THANK NOTE。但是我真的非常想去的公司我会准备精美的贺卡--手写的感谢信--我发现至今为止,没有人能拒绝我的礼貌与感谢!无论如何E-AMIL 是肯定发于24小时之内的。然后,再选择喜欢的公司发卡,卡里夹一份E-MAIL的COPY,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THANK NOTES上写: I GREATLY ENJOYED THE INTERVIEW。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然后诸如此类的话。把你面试时的重点突出来,感谢一下。
8 电话联系很重要。在整个HIRE PROCESS 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外的问题,需要和公司的人电话联系,如果你对自己的口语不自信,请你把要将的话写下来吧,读一下,改一改,就会好很多。记得要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当由于系统故障影响你的时候,记得用FOR SOME REASON这个词组,不要直接说是谁的问题,只是请别人帮助你。并且非常感谢他。
9 最后的总结
做好自己的每一步,虽然最后的成功,努力和运气全都不可缺少,但是如果你真的尽了自己的全力,你会发现只要你不放弃,曙光就在眼前。我实在要感谢我的RISK MANAGER对我的帮助,减少了我等待的时间,给了我这个星期最好的消息,我也是这样告诉她的,同时希望她能渡过一个美好的周末。我也实在要感谢我亲爱的家人在这段时间对我的鼓励。LG今天问我觉得前段时间的找工作对于这次的工作有帮助吗?我的答案是有的:在这次的所有面试中我都显得很自信,我当然会有失误或者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会尽量搞清楚问题,然后清楚地回答。问他们我有没有清楚回答了他们的问题,看他们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UPDATE:
我昨天和家人去BEACH玩了,很晚回来,看到很多人的问题,现在来回答一下。
1。我的OFFER RANGE $70000-$42000,我最后选择的是PAY的最少的,但是和我LG在一起的工作。
我现在的公司是NON-PROFIT的CLINIC,所有的病人都是MEDICARE COVER的。我由于身份的限制,选择的面比较窄,这家公司有雇用INTERNATIONAL STUDENT的经验,但是对于要雇用国际学生还是有疑虑的。
我在电话INTERVIEW的时候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性质,他们使用的软件,发现有些软件是我以前做过的,而有些从来没有。于是根据他们对工作的定义做了一个PROJECT,写了一份30页的MEMO REPORT,并根据这个REPORT 做了一份PPT SAMPLE。(所有的东西我在5天内完成)我的目的很明确,我希望我的面试者认为我是个有备而来的人,我可以最大可能的节省他们的培训费用。事实也是如此,我的面试者告诉我很少有人会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做这么多工作,我已经满足了他们对这个工作的第一个要求。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把一本200页的专业书背熟,后来发现这对我的面试有很大的用处。当我在面试过程当场分析CASE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于是问他们,他们平时工作中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他们回答是,但是之前还没有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告诉他,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这样解决,然后询问他们的看法。之后,我的面试者就跟我说她要HR给我加钱。
2。关于身份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应该都比我简单。我由于是H4的关系,连INTERN的机会都没有,因为INTERN 是需要F1身份的,而我没有。我只是去做义工,因为不想自己的RESUME太过空白。
在我们班级毕业的国际学生中,我是比较晚找到工作的,一个是由于我的身份问题,另个是我家庭的关系。我的很多同学--台湾,香港或大陆的同学都是毕业前就联系到公司就业的。我最厉害的一个中国同学,她选择了一家她最喜欢的公司实习,但是这家公司是不办H1B的,很多和她一起参加实习的国际学生都因为没有机会,所以不是很用心。但是她却一直很努力,在INTERN期间受到嘉奖,她的上司非常欣赏她的工作,她的表现甚至引起了他们老总的注意,最后,终于开了他们公司不录用国际学生的先例。
每个人的机遇和选择都会不同,我入学时,因为学校的MBA没有奖学金,学费太过昂贵,而选择用H4读书,于是就失去了做INTERN的宝贵机会,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宝贵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我整个的求职历程中我始终清楚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希望自己可以是最努力的一个,这样至少我可以无愧于自己。我希望大家明白这样一件事情,身份是既定的事实,不需要你去过多的纠缠,你需要的是不断努力提高自己,谦虚的学习,而且永不放弃。
3。关于语言的问题。我在国内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考试都是可以满分的。但是来美国以后还是发现自己差的很多。不过我很喜欢和别人聊天,不管是我楼上的美国老太太,还是我的同学,导师,甚至是公交车站等车时遇到的黑人大妈,印度小朋友,我都可以聊上几句。叫他们随时更正我,如果我有语音问题,我没有听懂的,让他们解释一下,提些问题,或者,让他们给我拼写一下这个单词。有段时间,我上早上6:45的课,早班车上就我一个人,我就和司机聊啊聊。聊到后来,司机都学会几句中文了。
我们宝宝上幼儿园的时候,很伤心地告诉我,那里的小朋友都讲英语,他希望别的小朋友也有机会讲中文,他希望可以介绍中国的语言给美国的老师和同学。我把他的想法和他的校长谈了,并且在他们学校做义工,教老师和小朋友中文,我们彼此都很愉快,我的宝宝也可以在学校很好的适应,每天去学校和临走的时候都有许多小朋友来和他拥抱,打招呼。
我想要说的是学习语言真的是永无止尽的过程,但是又是一个随时都可以学习的东西。我的宝宝问我他觉得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为什么还要学习英语?我告诉他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这里,我们要学会这个最常用的语言,然后把我们自己的语言也传播给他们。让我们大家一起虚心学习。
4。关于JOB FAIR 与HR的话题
首先准备1-2分钟简短的自我介绍,告诉他们你的强项在哪里,你会对他们的公司多有帮助。然后回答一些他们的问题。然后说出一些你对他们的公司的了解,使劲夸他们的公司(HR的人都是喜欢听到这些的);或者这家公司是你没有作过功课的公司,请诚恳的告诉他们,我真的没有想过要申请你们公司,直到刚才听到你们的报告我才意识到也许你们就是我理想的公司,你知道我不是只是想一份工作(JOB),我是想找一个理想的职业(CAREER),所以我希望能够你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给我,谢谢!(这种态度,HR的人也会非常欣赏)然后问问题。你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几年啦?你是如何被雇用的?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吗?试着去了解一下公司的环境。互相留下联系方法。最后记得告诉他们你希望很快再见到他们。回去以后THANK NOTE。
我希望自己已经完整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如果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再提出来,我尽量清楚地回答。对于SHWELL:自己要能夠了解自己的長處及短處來選擇自己的專業是最好的我很是赞同。我由于在读MBA期间同时拿了COMPUTER SCIENCE 的CERTIFICATE,第一次面试的的是一家IT公司。他们批头盖脸问了我一堆我从来没有做过计算机方面的东西,我好象一直在回答I DON'T KNOW,或者我学过,但是没做过。十几个问题以后,我感觉面试者已经开始叹气,很不耐烦了。于是我问他,对不起,可不可以打断一下?然后问他先生,你看过我的简历吗?他说是的,就在这里。然后,我说,那你应该知道我的专业是MBA,而不是你刚才所问的问题的那个方向。我知道你们公司有许多计算机当面的专业人士,你们并不缺少这样的人才。我同时知道你们有高质量的产品,可惜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你们现在缺乏的正式我这样人才,可以为你们之间建立起桥梁的人才,可以让人们认可你们产品的人才。这才是你们应该雇用我的原因。这是我拿到的第一个OFFER。开始几分钟时间,我简直要面红耳赤,最后的反驳也完全是出于反正你不要我了,不会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发生这种想法。不过,我的结论也是:了解自己的长处,并且永远骄傲地对面试官表达出来。
我看到很多朋友的问题,有的很尖锐呢。我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但是,就好象有的朋友说的那样,我这只是一个个案,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本身是想帮助后来的学文科的找工者可以少走些弯路,而不是SHOWOFF自己本身多么能干(事实上我也真的不是很能干)所以太私人的问题我可能不会回答你们,希望谅解。
现在来说,国际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我在前面的讨论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东西,好多朋友现在提出来,我忽然一下子又回忆起许多很难受的经历。
我当然也有过被据之门外的经历:我曾经历过在MACY'S 的PRE-NIGHT和一群国际学生站在门外,因为他们不收国际学生,不给任何机会;参加JOB FAIR时 SEARS 的人甚至不愿意收我的简历;BUCKLE 的INTERVIEW只有一个助理敷衍了我5分钟。
每个找工作的人总会受到或多或少的打击,我并没有幸运到例外的地步。
但是,我很感谢我们的CRC给我的热情帮助。是他们告诉我哪些公司会招收国际学生,哪些公司今年真的找人,有多少名额。所以我也提醒大家,如果大家在CRC那里得到过帮助,记得一定要在找到工作后,给他们认真地写REVIEW,并且真诚的谢谢他们给你们创造了这么多便利。
C8899 (happyfish)在这里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你想要做什么?
你也许会回答,只要他们要我,我做什么都可以。
好,我告诉你,2个多月前,我也是这么告诉我的CRC MANAGER的。然后她告诉我,你这个样子永远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VAULT 上有一本电子书叫THE COLLEGE CAREER BIBLE,共395页。请认真地读一读。看看那些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哪些是你会做的。这是第一步。
然后是用SWOT ANALYSIS 分析你自己,非常诚实地面对自己,这个过程虽然很痛苦,但是真的有助于你真正的了解自己,这样你才有可能在面试时扬长避短。
最后,去CRC做一个CAREER TEST,做完以后,你就知道自己大概的方向了。
我记得我曾经因为对一些情景问题的答案很不肯定,而去请教CRC MANAGER,她是这样告诉我的:你就算是知道了这个答案,假装自己是这样的人,找到了这样一份工作,但是你很快就会后悔,因为它不是你这样的人喜欢的工作--所以永远诚实地面对面试官。
事实上就是我现在接受的这家公司,面试时,我也会诚实地告诉他们,这个我真的没有做过,但是我相信自己很快就会学会的。
当我答错时,他们告诉了答案,我谢谢他们,并告诉他们,这将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我不太喜欢用花招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找工作时的TIP,其实真诚,礼貌,谦逊,以及聪明能干这些都是应该贯穿于你的职业身涯的个人素质。我也不希望大家纠缠在我的个案上浪费自己的时间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关于ruhuann (zhuer)和sosisi (sosisi)的问题,你们的问题我其实可能回答的不好,你们看一下是否已经回答清楚了?
对于身份问题,我一般都是公司提到了再谈,自己没有主动谈及。
我其实并没有很清楚H1B的给法,都是HR做的PAPER WORK,我现在的公司要我4月21日报到,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不过我觉得他们的效率真的很快。
几家给我OFFER的盈利性公司,也是他们和我说他们可以解决我的身份问题,他们有经验的,但是因为最后,我没有接受他们的OFFER,我不知道具体操作是如何的。
我唯一可以和你们分享的一个个案是我们班级的一个国内来的交换学生,她必须在一个学期后回国,但是,她却在加州的一家台湾人开的公司找到了职位,我忘了他们是用J1还是J2给她办的身份了,反正可以拖到她办H1B为止。然后她告诉我,万事皆有可能。
To:yb (玉儿)谢谢你的这个问题,我一直也在疑惑大家对GAP问题的理解,我的GAP的确是指工作经验方面,而不是身份上的GAP。我本来觉得没有必要在这里提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不过,看了你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应该诚恳的告诉你,我是有EAD卡的。我对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造成的不便向读文的人道歉。不过,我的许多国际同学都是在F1期间,毕业前就找到工作,我所认识的同学中只有一位是回国的,而我虽然有EAD,却几乎是最后一个找到工作的人,所以,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此文。也再次谢谢大家对此文的关注。
Saturday, April 12, 2008
最近没有更新的欲望呢
其实对于这些个烂事儿,不管心里有多不爽,生活还是在继续。人世间最可怕的事儿莫过于生活一直没个the end,不像童话故事里有个大团圆,就完事大吉。这无穷无尽的生活可以让人生在世时时刻刻担忧下一顿饭没有着落,还可以让人死得干干净净了以后被挖尸挖骨挖猛料。不知道李清照生前到底是看淡世事还是真的凄凄惨惨,我只知道她作古了百千年后还被人骂劈腿。
不过,这人世间最可爱的事儿也莫过于生活的没完没了,今天的谎言,早晚有一天会揭穿。也许,也许很多事情我们永远看不到真相,也许很多时候最意想不到的人也会信口雌黄,也许历史的车轮反而碾碎了揭示事实的所有可能,不过你可以有个念想,即使你看不到谜底,你总能看到新的结局。
有人说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当然就有人唱反调。这东西比预测足球比分和播报天气预报能准到哪儿去?预测啥啥某时必被颠覆的人,真有那能耐,还不如再多修炼个十年八年,改口预测下人类社会的寿命,算算塔罗牌,画画天象,说不定又成为一代“大师”。
我气愤归气愤,可我不是愤青。空谈误国,还是讲讲实干吧。看看人家某些实干分子,喊一小时口号做一小时戏还能领十几刀赏钱呢,咱也不能比人家落后啊。
Friday, April 11, 2008
站队。
每一个大事件,就是一个试金石。小而言之,就是“患难之中见真情”;大而言之,就是危机中,最见一个人的立场。
说到底,这无非是一个“站队”的过程。你站在左,还是右;是偏左,偏右,还是极左,极右?
也许有人说,不,我不站队,我不做选择,我是淡定的,这些喧扰与我无关,犯不着激动。
可是,我只能告诉这种人,你没有选择不站队的权利。你所谓的不站队,其实还是站了,只不过你选择站在中间。你不能否认这其实就是你的选择。危机当前,没有人能真的不作为,“不作为”也是一种作为。
我能够理解一些人的“站中间”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是主观的,他/她依凭着自己自出生而来所见所知,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两个词绝非虚妄,即使是标榜颓废的嬉皮士,一样是为自己做出了抉择,他们决定不主流,决定走在边缘反抗主流。
由于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以及近五十多年来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热土上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是十分理解和尊重的。
若就西藏及相关事件而论,在国内的民众并不能全面、具体、动态的了解在伦敦、巴黎、旧金山发生的一切,于是继续选择沉默,也是容易理解的。
在3、14事件之后,我心中有很多疑惑,我不掌握任何事实,所以我也一样选择了沉默。
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华人走上街头宣传奥运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勇敢的中国人,但感动不能作为论据,我还是保持沉默。
伦敦事件和巴黎事件发生当天,我只阅读了部分文字资料,留学生在迎接圣火过程所受到的委屈,让我第一次清楚的感到了愤怒。但这种愤怒只表露在我和Vic的谈论上。
直到我看到了第一手的图片资料,包括法网站上贴出的藏独分子袭击金晶的完整录像,我被细节的、确凿的证据激怒了。我选择修改网络签名档表达我的愤怒。
我在ccm的blog上留言说:
我不介意有人boycott BJ Olympics,我甚至可以忍受zd喊口号打蓝旗,但攻击火炬手、灭火炬等等准暴力性行为我是不能接受的。
指责中国是正常的,甚至妖魔化中国也可以理解,但明明一而再再而三的撒谎还把自己摆在道德制高点上,我只能说我呸。
这就是个站队的过程。抵制奥运,我站在中间;在西藏问题上,我站在略微偏右;但,对于暴力,我只能选择右边。这一刻,我不怕别人说我保守,说我国家主义,虽然我自认我并非国家主义者,我对国家有爱,不代表我对国家没有意见,但表达意见请非暴力。
批评中国政府及其政策,我站在偏左;干预中国内政,我站在偏右;但,对于彻头彻尾的新闻虚假,我只能做毫无保留的批评者。我跟几位密友表达过我对中国媒体的恨铁不成钢,我作为一个NYTimes的长期订阅者,很了解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报道的一贯口吻,但是如此具有偏见和谎言的报道被我亲眼证实,我不能还保持中立。
旧金山是一个爆发点。如果没有旧金山,海外爱国华人只会越来越愤怒。不能否认,旧金山是很多人泄愤的方式,但是,如果你说你能理解暴力的抗议示威者,却不能理解还算头脑冷静的华人泄愤者,我只能说你选择和抗议示威者站在一起。这绝不是扣帽子。
于是,我终于选择开始发声。我选择做的事情很简单:在校内网上贴亲临现场的人提供的一首图片,尽量选择不激化敌意的图,只做简单的文字介绍。不写超过两行的简介+评论。尽量不评论。
有人说,爱国小将太幼稚,自愿为政府当炮灰。还有人说,中国人完全不懂得尊重言论自由,一点反对声音听不得。我只能说,你错了。反对的声音响了这么久,为什么迟迟才有人出来“泄愤”?为什么能在短短48小时里(从4、7巴黎事件到4、9旧金山)就能聚集近十万海外华人?
请动动脑子想一想。作为二等公民的海外华人宁愿旷工旷学也要站在大风太阳地里站一天,是什么促成这种选择?十万人举着红旗挤在窄窄的湾区,CNN的报道却先是只字不提pro-China群体,然后又讹称举着红旗的人也是Tibetan protesters,最后在观众抗议下不得不承认这些人是支持奥运的,又称全部是中国外交部预先用卡车拉来的,是什么促成这种偏颇报道?
当然,每个人都有权为自己选择队伍。但不要以为自己态度冷静=头脑理性。
Tuesday, April 8, 2008
一句
中国,加油。
Monday, April 7, 2008
想说的几句话。
写到这里也没有几个人看的。我在想好以后会转贴到新浪和校内的blog,希望届时不要被和谐了。
另外,这个话题太过复杂,我疑心自己一口气写不完,不能勉强,只能偶尔上来补遗。
正文。
也许我是避重就轻,不直接去讨论藏独问题。因为这件事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角度,都太过繁复,并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而我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对西藏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尤其是如今这么多人在攻击中国媒体都是官样宣传,我就更不能以二手认知来讨论时局了。
1.
前一段时间,某人(以后更新的时候会换成名字)在其博客上(以后更新的时候会配上链接)针对www.anti-cnn.com发了些真知灼见。列个n个条目,十分清晰。其中一条(以后更新时会具体说明第几条),说得是anti-cnn.com这个网站上反的媒体多数是BBC和德国电视台s,完全是冤枉CNN。这一点很好笑,CNN在anti-cnn里不过是个代称,就像美主流媒体说Beijing的时候不是单指这座古都,指得是被他们形容为恐怖国家的红色中国。网站名称是anti-cnn.com就只能反CNN了么?
2.另外一条,说的是CNN其实不过只做错了一件事:剪切图片。这件事尽人皆知,我想就不用提供背景知识了。该人说CNN虽然发表了这样一张可能造成误解的图片,但认真观察,就会发现配图文字清晰写着,藏人扔石块打中国武警。因此,CNN没什么实质性错误,因为人家说明白了。
新闻的真实性该怎样界定呢?新闻内容字字句句的确凿=新闻整体的真实?那这么说,我看中国媒体也都挺真实的,没什么propaganda!新闻记者玩这种花样玩得太多了,其一,文字本身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这个语境、语气,微小的差别都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倾向;其二,报道内容具有的选择性,直接呈现了媒体的态度(鲜明的例子: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至伦敦、巴黎时,有众多藏独分子攻击、抵制,是不假,但几百名华人、留学生的支持队伍也不是容易被忽略的极少数,而西方媒体播出的画面中却干干净净一个中国支持者的影子都没有,鲜红的国旗也一次都没有出现过);其三,避重就轻的表达,新闻图片之于整条新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的阅读习惯都决定了新闻图片的冲击力,真正认真阅读图片说明的又有几人?因为有文字说明,就能配一个被剪切过的照片(而且剪切部分对图片理解可谓重要)?这种行为绝对是不折不扣的新闻造假。更何况其配的文字也同样是语焉不详,藏人扔石块打中国武警,是主动攻击,还是自卫反抗?配上“两人在武警车驶来时匆匆逃跑”,丝毫不能感到所配文字是在解说画面,如果是解说,倒像是在说,“跑不掉的人没办法就朝警车扔石头反击呢”!
写不完了。先写这么多。
英气金晶巴黎护圣火
转一段天涯上的文字: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125465.shtml
中午去了现场,心情沉重,更打了暴徒份子。
在这个不是中国的地盘上,zd支持者们和反奥运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意在
各国记者的摄像机前展示也没有人拦着;就像我们的人拿着国旗支持奥运一样。
但不幸的是今天的活动掺杂了太多的暴力。
我在艾菲尔铁塔出来后的那段塞纳河边,火炬手是个一条腿被截肢的年轻的姑娘
,另还有一男和一女保护,几乎隔5秒就冲出一个人试图去抢火炬,前进的道路异常
艰难,于是为了保护这位姑娘,那一男和一女就将轮椅暂且推到了路边停放的两辆汽
车中间的辖道缝隙避一避,正在我的面前。此时从路边突然冲出一个暴徒去抢火炬,
而保护她的一男一女因汽车挡着无法近身,勇敢的姑娘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背保护火炬
,暴徒就拉扯她的胳膊还打她,那一刻我脑子里啥都没有,本能的冲上去拉拽那个暴
徒,用手里的相机打他。随后我左边又有一个人冲过来打那个暴徒(还好不是打我的
),还有一个法国警察过来最终把暴徒揪走了。这一切都只发生在瞬间!火炬手姑娘
重新抬起头,大眼睛中含着泪水,我左边的一个中国女生向她高喊:加油,要坚强!
我才缓过神来,也喊到:加油,加油!此时我的眼泪才唰的一下下来,我很悲愤,一
个手无寸铁的女生,更何况是个残疾人,也要打?起码的人道主义都没有。政治运动
中,永远有一些暴徒打着民主与自由的旗帜进行暴力行动。
PS:我的相机被打坏了
贴金晶mm的简介:
火炬手候选人:南京金晶
摘自http://2008.sohu.com/20070917/n252197262.shtml
性别: 女
年龄: 27
职业: 残疾人击剑队员
省份: 上海市 [南京赛区]
一个27岁的残疾人运动员,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在1989年的5月在上三年级的她脚踝处生了恶性肿瘤,到上海的长海医院进行了截肢手术截肢以后又做了一年的化疗,一年的化疗结束了又继续学业
到了初三按政策回到上海中考,上了中专,中专毕业实习于上海民主党派民进党市委机关做档案整理,后来经上海市宝山区残疾人劳动服务所推荐进了金富门酒店当总机
上海肢残人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2006年参加上海东方电视台办的"舞林大会"决赛得主,用轮椅跳交谊舞
2001年7月13日参加到上海轮椅击剑队,成为一名轮椅击剑队的队员
2002年7月 第一次参加波兰华沙的世界杯比赛取得重剑个人第八
2002年10月 韩国釜山"远南运动会" 取得重剑个人第二,花剑重剑团体第三
2003年7月 南京全国运动会 取得重剑个人第三,花剑重剑团体第二
2003年11月 新西兰世界轮椅锦标赛 取得重剑个人第三
2003-2005回到酒店上班
2005年6月回到体校参加国家队集训
2005年7月 南京全国乒乓球击剑锦标赛 花剑个人第三
2005年12月 香港 世界杯 花剑重剑个人第五
性格很坚韧和好强:
在教室里妨碍别人走路,她就不撑拐杖,单脚跳,结果一次下课从讲台上跳下来的时候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右腿的残肢硬生生地杵在地上,当时就不能动了,同学 们发现才把她扶上座位,其实那时剧痛根本就没有办法移动,忍着钻心的疼痛被扶回了座位,没吭一声,直到放学爸爸来接她都没有从座位上移动过,看到爸爸的时 候,眼泪就忍不住了,后来去了医院检查,残肢的骨头碎了一部份,后面还形成了囊肿,
在队里训练的时候也发生过,剑刺在残肢的骨头上,当时就痛得眼泪流下来,不过戴着面罩,还好没有人看到,但也因为训练,腿上又多了两个囊肿,现在腿上一共三个囊肿
化疗:当时化疗最痛苦的就是呕吐,虽然还是边看边吐,但一直有种精神鼓舞着她,"佐罗"就是我当时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心理最痛苦的时候:就是04年雅典奥运会不能去的时候,那个时候对她的打击真的非常大,奥运会阿,每个运动员的梦想啊,在家里消沉了两个月,也没有去上班,后来听到男队员在奥运会拿了团体金牌,当时就释然了,自己队友得到了冠军,自己也很高兴。
Friday, April 4, 2008
强迫症
自从Disney的包裹寄到,Vic就天天沉迷于人驴恋,我之前担心他会觉得Eeyore长得丑,特意订了Winnie the Pooh和Eeyore两只Easter限量娃娃,谁知道Winnie卖光了,我想这下惨了,估计Eeyore要不招待见。
谁想到Vic不知抽了什么疯,很是喜欢Eeyore,兔子身上长个驴头,他一定说它长得帅;驴脖子上那一串毛,他天天帮人家梳理;写作业时就把Eeyore抱在腿上……更恶心的我就说不出口了。
但是!我不嫉妒~ Vic的强迫症都是periodic,风吹过就好了。想想他大二的时候突然迷上了雪碧,死乞白咧的非要天天喝顿顿喝,常常写着作业犯瘾了,就不辞劳苦的从45乙的五楼颠颠颠儿跑到物美超市去买雪碧,要知道他可是下层楼都犯懒的大懒人!
后来才发现,这病症还算轻的,大三时他喜欢上另一种饮料,是果粒橙(如果我记错了他一会儿一定会义正词严的来批判我的,到时我再纠正好了……),这回更惨,物美超市不卖,我们就千里迢迢跑去家乐福、首航买果粒橙。
但是他现在都不怎么喝这些东西了,所以,Eeyore强迫也会过去的!我坚信!虽然他刚刚给它起了名,还给它盖好了被子哄它入睡!!……
并非购物狂的快乐。
买 了迪士尼Easter fluffy toy。订的Easter维尼熊,卖光了,只剩Easter Eeyore。兔子身上长只小驴头还是蛮傻的,但是它是那么细细软软,顿时超越金鼠和BuBu,成为某正太宅男的一号新宠。这样的事曾发生过,21岁生日 时我收到一只很丑的趴趴狗,本来不很爱,可是后来发现它软软的,半臂长,真的很好抱,后来就抛弃了以前最喜欢的海豚,天天抱着丑狗入睡。
买了Pirate of the Caribean: At the World's End的Tee,粉粉的骷髅头。想不到还多寄来了一件。
买了新的洗碗液,有石榴、木瓜、猕猴桃和海棠花的混合香味。
买了麻辣豆干,这是在四川留下的后遗症。其实仅有的两次四川之行,都该算得上是起因不良,但实际经历都很开心,让我很爱重庆四川人,还很爱在家乐福和机场扫得大袋大袋的灯影牛肉丝仙芝竹尖茶。
买了很新鲜的虾和很丰盈的三文鱼。
买了限量版的乐事薯片。
买了胖胖的小Q和卡片小C。
买了……不算买了,谢谢泉滢报告的creamery。好喜欢Coffee Break。好喜欢听你讲你家LZ和我家Libo,还有Mark、Kevin和那个温柔小gay,无论什么人到你口中都变得那么鲜活可爱,栩栩如生。
就是这样,其实写不完,这些并非购物狂的快乐。
Sunday, March 30, 2008
今天去看Obama了
今天去看BO算是有点补偿的意味,可是真是精疲力竭的一天啊。从快十点出门,一直在寒风中暴走+苦候+微小位移+拥挤+翘脚张望,累得脚抽筋,才在下午两点多终于听到了我已熟悉无比的Obama声音。(别误会,我不是奥粉,只是曾经想研究一下BO现象。)兔子蹦了n次之后终于亲眼目睹了传说中的小黑人儿。
回到家身子都散了。不过今天迎风第一次吃到了Dunkin Donut,原来DD店里的donut这么大!我一口气买了1/2dozen,差点吃到没气。店员问我要什么口味的,我吭哧了半天下意识的说chocolate,人家又说了一堆,(可能因为巧克力口味还分好多种)我一紧张什么都没听清,两人对视了n久,店员败给我了,转身给我抓了一大把大胖甜甜圈了事。很白痴的是本来打算买latte的我鬼使神差的点了杯large-size hot chocolate,各种巧克力最后甜得我发晕。真是白痴的一天啊。
回到家里,全身都松懈了……倒在床上睡到七点半,还是迷迷糊糊的。这一天就报废在Obama身上了,估计他是回报不起这么大的恩情。如果当时没有甜甜圈和热巧补充能量,估计我就会成为Obama下次激情演讲中的最好故事:来自遥远的东方国度的小女孩因为崇拜我不惜晕倒在寒风凛冽的演讲现场……
作为补偿,今天吃了鲜嫩嫩粉嘟嘟的鲜虾粉肠,辣白菜面,水煮肉片,真是高热量的一天……
版权
今天,偶然搜索其中一段文字,得到了铺天盖地的结果,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n多大小网站、论坛、博客转载了那篇帖子,信手点开几篇,果然是原文转载,其中每四篇中约有三篇或注明了编译者(就是我啦- -)或注明了出处,另一篇就什么原始信息都没提供,俨然是据为己有了。
这个数据是很保守的,因为我多数挑选了比较靠谱的网站点开查看,相信一些小论坛、个人blog上转载不问出处的现象就更多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对这种现象有反感。敝帚自珍是不假,但是以前也常见别人在自己的地盘贴别人的文字,毫无说明。在文章中标个zz,就已经算是有一定道德水准的了,更别说提供作者姓名和原载链接了。
在校内这样的网络里,类似事情就更明显了,有太多人找来网络热贴,随意发表,众人分享,大家赞叹,根本没人在意这文章谁写的,人家在文章里是不是投入了很多心血和时间。
可能有人反驳,我们转载些星运八卦,转载些娱乐新闻,转载些知音体酸文,也需要标明出处吗?那些文字,有什么实际价值?
你之所以能选择转载它,它就是有价值,无论是知识性、时效性还是娱乐性的。码字也是很辛苦的,贴在网上,已经使人(几乎)不必支出就可以免费阅读、获取信息,这种免费性不值得珍惜吗?不值得你费些力气,把作者姓名一起转贴过来,表示感谢和尊敬吗?
也许还有人说,人人都在zz,谁管link via。可是,不能因为中国不流行版权,就拿版权当空气。人人都说渴望民·主,呼唤人·权,毫不夸张的说著作权就是人权的基本体现,只有不拿个体价值当回事的集体才会随便拿别人的财产当自己财产,看看传传转转,乐够了就完事了。
我也知道,版权这种事,在中国一时半会儿成不了气候。我也知道,我这文章,会被人当笑话看,我会被人当变态看,而且能这么看得人还不多,因为更多人看也不看。但我不在乎,我在乎自己力所能及的。
我在乎我转载的文章中都尽量注明作者出处。我在乎我看到别人随意转载就尽量的去跟人交流协商,争取人家的理解。我在乎也许我的想法能传递给一个两个三个人,我就知足了。
Thursday, March 27, 2008
春春春春春
春春春春春!
昨天交了acceptance,前几天的恍惚感终于滑翔落地
我要感谢的一干众人,你们都心里明镜儿的,知道我多想你们,知道你们在我心中有多了不起!!!
Saturday, March 22, 2008
水木的帖子总能给你轻松好心情
标 题: 其实唱歌光有好的歌喉是远远不够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Mar 22 17:37:25 2008), 站内
像蔡琴,那英,王菲,张靓颖,陈奕迅,杨宗炜之流,虽然歌喉不错,但是过于耽于唱歌本身,忽略了交流,使得唱出来的歌没有生命的活力,听一遍尚可,多听一遍就觉得索然无味。反观王蓉,蔡依林,王心凌等人,虽然水平一般,但是听她们的歌就是感觉活力四射,百听不厌。
--
08 年3月,在圣西罗,他们以为他们能赢,结果他们输了。足球从来不是老人的运动,也没有哪支球队能纯粹靠着经验和年龄赢得尊敬。他们疲惫颓废,他们缺乏激 情,他们令人昏昏欲睡。那一晚,胜利的不光是阿森纳,足球的真谛和荣誉也终于得到正名。那场球捍卫的不光是年轻的尊严,更捍卫了足球本身。让我们用灵魂深 处的声音对他们说:米兰,你凭什么挑战英超三强!!
排排坐吃果果
在水木上看到一众又团山东苹果,又拿货后上网抱怨……水木团购版这种事真是无穷无尽,团过桔子团过苹果,次次都有人骂街,但下次还是水漫金山似的跟团……
原帖在这里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次事主贴了苹果照,没pp没真相,有了pp还是没真相:有几个ID回帖说你们脑子瓦掉了认不认识好苹果啊就是这种又皴又皱的苹果才好吃呢。
一场争论暂时无法止息,但引起我兴趣的却是几个苹果爱好者(无引申义- -)讨论自己喜欢的苹果品种,说到国光、金帅、红棉……等等等等,据说像国光这样有很多人热爱的苹果,因为卖相不好,所以已被红富士驱逐出市场鸟。
有一点感慨,米国到处都卖国内人买来送礼的“蛇果”,名唤Red-Delicious,表皮不知道长得有多诱人光鲜,但是吃起来除了又酸又涩,就没什么别的滋味了,酸也不是恰如其分的酸,又没有甜味与之调和,口感也很生硬。
Good look rules的时代里,会不会有一天我们都不自觉的放弃内在的好感觉?
Thursday, March 20, 2008
How I Met ButterCup
一来她身上的小女巫气质十分让人痴迷,她与Ted在Claudia&Stuart婚礼上制定的那些昏头规则:不能一起过夜;不能再见;不能讲真名(她说自己叫ButterCup);不能接吻,等等等等,让人觉得天底下居然有这么古灵精怪的姑娘!黄蓉式的小性子很讨人爱,而她对爱情的奇妙理解更显得美丽非凡:防止一切糟糕的现实状况出现,于是年老时就会有一段完美的浪漫回忆;初吻最动人之处在于引发的过程,两唇相接前的敏感、愉悦、期待和甜蜜气息是让人迷醉的原因;等等等等。无法忘记她让Ted捧着自己鞋子,赤脚来了个前空翻的调皮;但也动心于她轻声细语劝慰Robin时的体贴细腻。
二来她真是美人,虽然她化名ButterCup,可是我坚信她不仅仅B Cup!= =她的正面有些宽阔,但是侧脸很妩媚;身形不纤细,但作为欧美人已算匀称;而且还有她穿礼服时显露的美胸…………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我觉得她不会被Robin比下去!
三来,她是个美厨娘啊!!!奶油花!蛋糕房!Marshall说得对:“Ted,就是她了!你赶紧去找她,今天就把她娶回家,让她搬来跟我们一起住!”看看她那个迷人的小蛋糕店,以及众口相传的世上最美味蛋糕,我真恨不得家里也有个Victoria啊><
Ted真是艳福不浅,虽然很多人诅咒过他会die alone,可是他几次三番遇上完美对象,只是他这人性格有缺陷,又对久久无法到手的Robin存有太多的幻想,所以他纷纷错过这些连我都口水不已的浪漫爱情。
看Friends时,有时真的心力憔悴,觉得前三四季都很美好,直到Ross和Rachel陷入“We were on a break”的迷雾,看到两情相悦的二人居然撕破脸皮如同仇家,一次次为他们感到心碎,简直希望Friends没有再一直拍下去才好。双R就是一种传奇,一种诅咒,如果有人不幸爱上了其中一人,就必须面对另一个的哀怨和嫉恨,以及其他friends的窘迫和不适。HIMYM傻就傻在,它倒叙的情节安排,注定了Ted对自己一双儿女说破:那人不是你们妈,是Robin姨而已喔。编剧也许没想到Robin这么有戏这么动人,编啊编啊编得观众都看她看得顺眼,觉得她和Ted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双了,可是姨就是姨,编剧总不能再把她编成妈啊?这真是累人,看看Friends,就从不下这种得罪观众的承诺,结尾还是留下了确凿的暗示,说双R都成熟长大了,还是甜甜蜜蜜的在一起了;我不相信HIMYM的编剧有柯南·道尔的神功,不堪观众的怒骂再把坠崖而死的福尔摩斯给写活了!
我终究是无法想象,HIMYM剧情的扭曲走向。因为第三季一集没看,所以还不能领会其精神,据说下一集中,不仅有可怕的小甜甜饰演一个极端bitchy、看上了Ted的小秘书,还会终于有真正的“Mother”大现身。这个“Mother”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和Ted要有如何的干柴烈火石破天惊,我真的无法揣测,因为,在我的世界观里,总是觉得,像Ted这样,和Robin有了那么多一见钟情、藕断丝连、牵肠挂肚之后,教人还怎么敢去继续爱他?设身处地的想想,我是绝对不会有胆量去挑战Ross和Rachel的孽缘的;不知道Ted和Robin是怎么变得豁达自然,走向未来新生活的呢。